【歷史探秘】為求好風水寧背不孝罵名 宋人「尋龍點穴」久喪不葬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日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團隊,在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的楊家灣古墓群,意外發現北宋時期的夫妻合葬墓。楊家灣古墓群於2007年發現,不過由於今(2020)年當地要興建高速公路,因此找來考古團隊與文物局針對古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座合葬墓相當特別,為兩個墓室「同墳異穴合葬」,墓室之間僅開一扇小窗連通。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設計為民間俗稱的「過仙橋」,代表夫妻希望來世能再續姻緣。雖然夫妻合葬墓以目前考古發掘來說相當常見,但有「過仙橋」設計的並不多。中國的喪葬風俗,到宋代時有了許多轉變,其中一個特色就是「久喪不葬」。

考古人員在新發掘的北宋夫妻合葬墓裏發現,其墓室僅開一扇窗口,為民間俗稱的「過仙橋」,代表夫妻希望來世能再續姻緣。(微博@湖南考古)

久喪不葬的紀錄,最早見於秦代,《漢書.張陳王周傳》載:「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秦國滅韓國時,張良(公元前251-前186年)家裏還有300多人,雖然弟弟過世了,不過張良卻選擇將所有家產拿出來請刺客刺殺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待到諸事完成後才要安葬弟弟。漢唐兩代,久喪不葬的例子極少,最晚都會於一年內將過世的親屬下葬。

到宋代時,因為經濟條件、好風水難覓與歸葬故鄉路途遙遠,讓久喪不葬開始變得普遍。司馬光(1019-1086年)觀察,有部分喪家會先把棺木寄放在佛寺,日後再下葬:「屍柩或寄僧寺,或委遠方,致有終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孫衰替,望失處所,遂捐棄不葬者」,結果這些被寄放在寺廟的棺木最後多被親屬遺忘或相隔幾十年後才入葬。北宋《李遠墓誌銘》載:「宋元佑三年(1088)五月六日卒,政和七年(1117)七月二十三日葬」,就是相隔29年才下葬的例子。儘管宋人知道過世的親屬應早早安葬,拖着不葬不僅違反孝道、讓死者無法安息,還有可能使後代子孫遭到報應。但是為了求得一塊心目中理想的風水寶地,宋人不惜散盡家財、停棺數年,以求後世子孫榮華富貴。《宋史.危稹傳》載:「漳俗視不葬親為常,往往棲寄僧剎」,代表這種暫厝棺柩的風氣,以福建路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最為普遍。

四川德陽市中江縣一宋代古墓外的武士像。(頭條新聞)

福建昔為閩越之地,自秦漢以來,閩越文化與中原漢文化不斷交融,到宋代時,福建路瀰漫着相當濃厚的宗教信仰氛圍,當地民眾相當重視婚喪喜事,史載:「好佛法,重婚姻喪祭,以儉薄為恥;侈靡無節,親舊知葬或設組祭數月,營辦務求珍異,不計財費,喪家則盛筵席以待之,競為豐侈」,可以看到在喪禮方面,福建地區的民眾在開銷上絕不手軟。

過去學者認為陪葬品應是古代喪禮的最大開銷,不過,宋墓與唐墓相比,陪葬品卻有減少的趨勢。那是由於宋代開始流行紙幣,使得冥幣也逐漸用於墓葬,大幅減少宋人在墳內放置金銀財物的必要性,反而多在墓中放入不那麼值錢的日常用品,故宋代喪葬的開銷,則主要花費在喪禮與墓地上。

大多數人相信,家族墓地風水的好壞,僅次於先天已定的命數與運氣,導致宋人在找尋墓地上的花費了大筆的喪事開銷。圖為今日中國大陸沿海的福建、廣東一帶相當普遍的「龜殼墓」,因烏龜象徵吉祥長壽,民眾多認為龜殼墓可使家業同龜殼般穩固、庇佑子孫平安。(維基百科公)

對習慣土葬的中國人來說,墓地的選擇非常重要。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大多數人相信,家族墓地風水的好壞,僅次於先天已定的命數與運氣,並與家運息息相關,這就導致宋人在找尋墓地上的花費了大筆的喪事開銷。另外,福建東南地區靠海、西北地區多崇山峻嶺,山多平原少的地理環境,使人口多集中沿海一帶。耕地不足,再怎麼縮減墓地空間,墳地還是供不應求,且風水寶地,人人皆知其貴重,擁有吉地的人家更是不會輕易出售,導致福建地區的葬地價格相當昂貴。

那麼,為何宋代福建路的百姓們特別看重葬地風水,為此停棺數年呢?這要說到風水師的興起。雖然宋朝福建科舉相當興盛,考取進士的比例為宋代之冠,但考不過科舉的文人也是大有人在,這些考場失意的文人們只好另謀出路,他們多選擇轉行為人算命看相,因為要是一日成名,那可是財源滾滾來。於是,風水師成為熱門職業,加上過去閩越的宗教風俗影響,自然使福建地區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上對風水、堪輿有一定程度的依賴與需求。文人投入風水一行,不僅讓風水流派理論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喪家對於墓地風水要求更加嚴苛。

山西運城,一處宋代磚雕墓。(中新網)

閩人重視風水,就算離鄉外出打拼也不忘找風水師「尋龍」。曾有莆田人方應龍(1171-1238年)至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時,曾請教方士自身死後的墓地風水,得到:「牛岡尋吉穴,歸葬竹峰前」的批語,方應龍以此選擇歸葬興化縣(今莆田市)廣業裏牛岡的竹峰,其所葬之處與批語相同,應非單純的巧合,而是親屬花費時間金錢尋覓的結果。

宋代的閩人在尋求葬地時,會通過親友鄰居之間的互相探問等各種方式,儘可能地找到能夠信任的風水師,來完成生命的最後一趟旅程。雖然宋人也怕因此遇到行騙的江湖術士,但更怕自家風水不如人。儘管有許多有識之士跳出來駁斥風水玄學,要求以儒家孝道價值觀趕緊為先人下葬,但在堅信風水的民眾看來,為了未來仕途順遂、後世子孫的禍福吉凶着想,只好不得已讓先人停棺多年了。如今,台灣與中國大陸政府均已大力推動火葬,傳統土葬習俗已經過多番簡化,既然「龍脈」難尋,將先人骨灰放置於靈骨塔已成主流。喪葬習俗多有流變,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對逝去親人的無限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