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掘罕見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距今1328年 出土精美隨葬器物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表示,考古人員9月底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發現唐代武周時期吐谷渾王族成員的墓葬。該墓的發現對完善吐谷渾後期王族譜系及相關歷史問題起重要補充作用。
據介紹,該墓為中國至今發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發現。
報道指,該墓出土一方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顯示墓主為「大周雲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是拔勤豆可汗、青海國王慕容諾曷缽的三子,他因病卒於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終年42歲。
墓誌顯示,慕容智死後,同年按照禮制葬於大可汗陵,這是「大可汗陵」首次出現於墓誌。其是否意味着附近還存在「大可汗陵」值得重視,需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予以確認。同時,在距該墓東北約15公里的武威市南青咀灣和喇嘛灣一帶,曾分別於1940年代和1980年代發掘大唐金城縣主、慕容曦光及唐弘化公主、青海國王慕容忠、唐武氏墓誌、唐李深墓等9座唐早、中期吐谷渾王族墓葬。
據報道,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龕、封門、照牆、甬道和墓室等組成,通長17.5米,深0至3.5米。墓道內的隨葬品有木構件、墨繪磚塊、調色石、木旌旗杆及馬、羊等殉牲,近墓門處東西各設一壁龕,內有70多件彩繪陶、木質儀仗俑群,甬道及墓室內還有220多件彩繪陶、漆木、石、銅、鐵、金銀器及革制和絲麻織品等。
據了解,該墓出土器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其中絲織品類型多樣,質地細密牢固,彩色鮮豔,圖案精美,其中棺蓋上的黃色織錦見有團窠連珠雙龍紋,並穿插有寶相花圖案,為長安地區流行「陵陽公樣」風格,反映了唐代精湛的織絲技藝。
(新華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