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銅鏡、石頭和生鏽的鐵板上生出藝術 七位藝術家「繁衍想象」
又來到畢業的季節,各大院校的藝術畢業展陸續展開。當眾人將焦點放在藝壇新星如何嶄露頭角之際,七位年紀相對成熟但分別於2015或2016年在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畢業的藝術家,於藝術創庫畫廊正舉行一個名為《繁衍想像》的聯展。來自香港、台灣及中國的藝術家透過陶瓷丶攝影丶繪畫裝置丶錄像裝置以及多媒體裝置藝術等不同技法,展現對城市、對自然、對自身的一些看法。藝廊策展人Fion說:「可能他們沒有太多設展的經驗,但作品都來得更深沉,更具歷練。」
土地與生命的對話
「上一座山,磨一面鏡」,這不單是張浩強作品的名稱,同時亦描繪了他的創作過程。那一座山,是藝術家張浩強與家鄰近的畢架山,而那一面鏡,則是由數百塊銅片組成的大鏡。向來喜愛將創作與大自然融合的他,曾經將畫布放在山上等待自然留下痕跡,有時把它們存封在畫布上,有時則是透明封箱膠紙上。
今次他用了七天的時間,每次一個半小時,將一塊扎滿十二片白銅鏡片的石屎拖上山,銅片沿路被𠝹花、散失,然後再次被拾回、蒐集。最後張浩強將數百塊銅片放到水裏,弄髒了、磨滅掉的鏡像再次顯現,頓時形成一面充滿痕跡的大鏡。經時間由藝術家與大自然聯手打磨的這面鏡,現在釘在牆上看來像幅充滿色彩的畫,但它背後同時記錄了藝術家步行上山冥想省思的過程。這一面面本來澄明的銅片,跟藝術家一起經歷時間的洗禮,猶如他跟大自然的一場對話。
作品主要是說有關鏡像的事,鏡本來可以照人,但經歷上山的過程後鏡像會消失,最後放在水裏被修補,鏡像再次顯現。
另一件由台灣藝術家熊耀蘭創作的鐵板畫及裝置,不約而同地佈滿鏽跡,她說希望藉作品讓人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熊耀蘭在香港回收鐵板,並直接在表面創作抽像畫,畫出一系列六幅的鐵板畫,同時又將從海灘上收集的廢棄的油桶和其他被沖上岸邊的海灘垃圾連同畫作展出。熊耀蘭說:「生鏽意味着土地上的生命與財富並非永恆。」
對於自然與人的本源,有人篤信科學,有人信仰宗教,藝術家李潔茹的作品「器物」向聖經作出回應,同時照見自然與肉身。聖經裏寫道:「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李潔茹利用陶泥創作了六件陶泥作品,每件雕塑都帶着人類不同的身體結構特徵,分別盛載水丶植物丶石頭和金屬等,仿如人類的身體盛載着的內在精神和信仰,表達了她對身體和情感的想法。
催淚彈與戰爭遺蹟訴說人類文明
煙火與催淚彈本應互不相干,前者代表喜慶,後者卻是鎮壓,但香港藝術家文耀國的錄像裝置作品「第N 枚…」卻將兩者連結起來。他於2015年10月1日國慶當天拍攝煙花匯演,而拍攝地點正是二零一四年雨傘運動的現場。作品題目「第N 枚…」呼應當時防暴警察對示威者施放的八十七枚催淚彈,藝術家邀請觀眾透過電視機前面的一個三角鏡面管道觀看一系列相片,有如萬花筒般的影像美麗中見悲傷,教人心中五味雜陳。
另一位香港藝術家譚慶楷同樣帶來一系列的攝影作品,探討戰爭遺跡與宗教文化。自2010年開始在香港拍攝不同系列探討戰爭遺跡及宗教墓地相片的譚慶楷,今次展出一系列於日本廣島市核戰遺跡拍攝的黑白相片。他利用軍用子彈箱作為針孔相機,長時間置身在遺跡的空間內等待相片曝光,除了如實地記載遺址,亦攝下當刻的反思與感受。
粵劇與書法的一種演繹
當大家都在細心端詳作品的時候,不少人正在把玩及參與由廣州藝術家蘇國堅創作的裝置作品「新《柳公權玄秘塔碑》」。唐朝書法家柳公權師承顏真卿,又自行開創新筆法,後世講他與顏真卿合稱「顏筋柳骨」。藝術家對古代中國文字作出深入研習,以柳公權的書法作品《玄秘塔碑》作基礎,重組文字的結構,他請觀眾一同參與,在印了浮水印的字上書寫,而作品上方置有攝錄機,拍下觀眾寫字的過程。
來自中國的藝術家謝西自小深受中國粵劇文化的影響,她的裝置作品「《紅》 以上的記載 」看起來像一個法陣。藝術家在地上、牆邊置了六件手雕木板,木板上雕刻着不同符號,畫上充滿色彩,帶點異國風情的畫像,連繫着天花一幅幅懸掛着的水墨畫及紅線。眼見近年粵劇這種傳統藝術正逐步走向衰落,謝西說希望探索東方與西方的連結,試圖解構傳統粵劇的藝術文化元素,給它們注入新的生命。
《繁衍想像》聯展
時間:即日至年6月17日
地點:藝術創庫畫廊(荃灣海盛路9號有線電視大樓20樓2009室)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