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震 一夜之間失去所有的生還者|異域旅者|銀乙專欄

撰文:銀乙
出版:更新:

Esra是我的土耳其朋友,她為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叫艾絲樂,夢想着有一天能到中港台星馬等地教書,順道進修中文。

土耳其地震前一天,我和艾絲樂在聊天。説起捷克,去年她獲得到當地讀書和實習的機會,如果她去了,日後到亞洲工作的機會將大增。當時她辦好簽證,最後一刻卻不想去了。

「原來我已經習慣安穩,不再貪圖新鮮感。」

(圖片由作者提供)

就這樣,她留在阿德亞曼(Adiyaman),在當地當一名中學英語老師。沒想到,安穩從來不是一種選擇,以為選擇了安穩,但不安反而找上門來。在我們結束對話不足24小時,她的家沒了。

她家位於阿德亞曼的一條大馬路旁,大廈地下室是一家咖啡館,是她一名學生的家人開的。我曾到艾絲樂的家參觀,也曾到咖啡館和那名學生、她家人一起吃飯,對那個地方的印象很深刻。

凌晨4點半,熟睡中的艾絲樂被一陣猛烈的震動驚醒,看見牆壁和家中所有物品都在搖晃。土耳其位於地震帶,她偶爾會遇上地震,對地震並不陌生。但這次不同往常,地震威力很強大,窗外不斷傳來尖叫聲和哭聲,艾絲樂怕得躲在牀下,不斷祈求這場噩夢能趕快結束。

她不知道地震持續了多久,也不知道地震何時結束,因為地震結束後,她的大廈還在晃動,牆壁上的鋼筋結構全露出來,整棟大廈傾向一側,她站也站不穩。

獨居的她頓感孤立無援,但理智告訴她,此地不宜久留,再不走,可能永遠就留在這裏了。於是她鼓起畢生勇氣,只拿起手機,就直奔大廈門口。下樓期間,大廈一直在搖晃,許多住戶不斷湧向梯間,情況十分混亂,艾絲樂因此受了傷,幸好傷勢並不嚴重。

(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到大街上,她以為噩夢結束了,她已經安全,殊不知這只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路面裂開、大量房屋倒塌、像她大廈那樣還在頑強抵抗的也都千瘡百孔,耳邊不斷傳來哭聲、慘叫聲,空氣中彌漫着血腥味、灰塵。艾絲樂無法知道這些從哪裏傳來,因為四周沒有一座大廈是完整的,每一橦大廈也一定有人被困。

她看到有人衝進已經倒塌的房屋,想拯救被困者,還看到一名男士拉着家人跑到大街上,時值嚴冬,男士只裹着浴巾,沒有衣服和鞋子,在街上冷得瑟瑟發抖。這時艾絲樂才發現,自己也只穿着單薄的睡衣,沒有鞋子,腳受傷了。

艾絲樂聯絡了住在附近的男友,到他家暫避。男友家沒有倒塌,內部受損不嚴重,只有外牆被震碎,以及電力供應中斷,但他家旁邊的大廈卻整棟坍塌,男友一家在家中目睹那棟大廈倒下,無能為力,同時又自身難保。

他們知道留在家裏並不安全,當地餘震不斷發生,雖然威力暫時不如主震,但若再發生一次嚴重地震,以阿德亞曼現況來説,恐怕沒有一棟大廈可承受再一次的破壞。我認識的艾絲樂很堅強,也很聰明,知道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情,這次也不例外。她知道發生這樣的地震,搜救隊不會很快到達,到達後也無法幫助所有人,他們必須自救。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地震過後,他們最需要的是食物和安全的暫居地。男友家人不願離開居所,她和男友選擇前往當地一所大學避難,學校是較理想的避難場地,因為學校建築普遍較矮,不易倒塌,而且學校一定有後備電、食物供應,同時有大片操場可供災民暫住。

艾絲樂度日如年,經歷多次餘震,下午一時,終於來到大學廚房。一如所料,那裏已有人自發在分發食物給避難者。餓了一天的艾絲樂準備喝上一口熱湯時,第二次地震發生了,熱湯全撒在她手上,燙傷了她,但她顧不及處理燙傷,便又拉着男友倉惶逃難。

第二次的地震比第一次來得猛烈些,幸好學校建築未因兩次地震而嚴重受損,在場的傷者大多只是輕傷。這是艾絲樂一生中最難過的一天,又冷又餓,手機時常沒有訊號,不能與家人聯繫。

道路中斷,她和男友在車上生活了兩天,終於打聽到一條離開阿德亞曼的路線,男友與家人會合,到另一個城市投靠親戚。艾絲樂的舅舅把她接到外婆居住的農村,那是阿德亞曼和加濟安泰普(Gaziantep)之間的一個小農村。

外婆所在的農村同樣受地震波及,幸運的是房屋雖歷史悠久,然而沒受太大破壞,情況尚算理想。外婆和舅舅一家受了些驚嚇,但沒有經歷災區那慘不忍睹的逃難情況,心態還算平穩。反觀舅舅的九歲二女兒,自地震發生後,一直在家中穿着厚厚的冬天大衣,即使開了電暖爐,也不願把外套脫下,她說:

「我怕之後又發生地震,要即時跑出家外,天氣太冷,我想先穿件厚外套。」

這場天災連成人也無法應對,更不用說它對小孩造成了多大傷害。在外婆家期間,艾絲樂接獲通知,她任教的學校有學生不幸身亡。實際上學校有多少名學生身亡,艾絲樂也不太清楚。

等了數天,艾絲樂得知有公路前往加濟安泰普機場,政府調配所有國營飛機到災區免費接送被困者,所有人不需要證件,即可前往機場排隊搭飛機飛往首都安卡拉(Ankara)、伊斯坦堡(Istanbul)等地。艾絲樂的父母在恰納卡萊(Çanakkale)工作和生活,想把外婆和其他家人接到當地居住,但外婆拒絕了。她這輩子從沒離開過阿德亞曼和加濟安泰普,她的世界只有這條村莊,表示無論如何也不會走。

艾絲樂知道,她必須走,父母在等她回家。於是她哭着與外婆一家道別後,獨自踏上回家路途。

(圖片由作者提供)

飛機抵達伊斯坦堡後,艾絲樂還要坐6小時的巴士到恰納卡萊。自經歷地震,她便噩夢不斷,未能安穩入睡。回家後,她開始認真審視這次事件。

發生地震的地區,是土耳其相對貧窮的省份,當地很多人一輩子連國家首都安卡拉、最大城市伊斯坦堡都沒去過。地震發生後,他們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敢走。一來他們在其他地方沒有親友可以投靠,二來其他地方對他們來說過於陌生,遇上事情,最焦慮彷徨的時刻他們只想留在家中度過。

艾絲樂認為這次災難是政府過於急速發展城市的後果,明知道阿德亞曼位於地震帶,但當局沒有改良建築設計,加強建築物抵禦天災的能力,也沒有發展完善配套,安置和支援受影響的災民。

她父母在恰納卡萊,所以她還能離開災區生活。但很多災民,他們一家就在當地生活,連日來只能露宿街頭或到臨時收容所暫住,收容所人滿為患,救援物資遠不夠應付所有人需要。

除了手機,她在阿德亞曼的財產在一夜之間失去了,能否回去工作仍是未知之數。由於這次受災人數超過一千萬,艾絲樂深知政府的救助不會惠及所有人,她必須自行承擔大部分損失。

我另一位朋友叫伊雅,住在恰納卡萊。她未婚夫的母親住在震央地帶,地震發生時,那位母親目睹隔離大廈整棟倒塌,大廈內傳來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年邁的母親行動不便,不能即時逃出家門,所幸的是她所住大廈沒有坍塌,只是內部損毀嚴重,地基傾斜。

未婚夫的母親受了輕傷,未婚夫讓她立即到機場乘搭免費航機到恰納卡萊。不料母親卻哭着說不敢,她到過恰納卡萊,並不害怕那裏,她怕的是去往機場的路,她要離開自己的家,經過一片頹垣敗瓦,看着人們在廢墟中掙扎。她不想再在街上看見那些災難場景,寧願留在自己家度日。

最後,他母親的弟弟從另一個城市趕過來接走她,把她送到恰納卡萊,與伊雅他們同住。

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面有如人間煉獄,叫每一名生還者永生難忘。


(標題由編輯擬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銀乙,希望通過文字,分享旅途教給我的那些事,讓更多人看見,世界各地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