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垃圾站中搶救廢棄菲林 素人影像見證改革開放到京奧變遷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攝影/菲林/北京銀礦】1985年到2005年可能是中國社會發展最高速時期之一,在這20年,普通人生活究竟如何?答案可能會在垃圾回收站中找到。

法國藝術家蘇文(Thomas Sauvin)從2009年起在北京郊區一家回收廠收集即將銷毀之菲林底片,並將這些底片重新沖曬修復,成立「北京銀礦計劃」(Beijing Silvermine),至今收藏超過85萬張素人照片。這些照片,可能是我們回顧普羅大眾當時生活的重要脈絡。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銀礦計劃從何而來?

那麼,這些檔案為何命名為「北京銀礦」?時間又為何鎖定在1985至2005年間?大概要從照片來源說起。

計劃從2009年開始,一開始純屬偶然。當時蘇文在北京結識到一位在北京郊區回收廠工作的男士,他告訴蘇文自己工作是從垃圾中抽取硝酸銀,一般能在醫院X光片和一些廢棄底片中找到相關物質。他會把這些菲林放到酸池中,經化學作用後硝酸銀會逐漸被提取,待沉底便可轉售到實驗室,這些菲林就像一個個銀礦。在這個過程中,經手菲林也會被永久銷毀。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不忍心菲林影像就此消失,蘇文便從他手中以公斤計買下菲林,並將裡面影像重新沖印分類。這些照片多是拍攝於1985年至2005年期間,蘇文解釋,這是因為1985年菲林傻瓜機在中國剛剛興起,而2005年後則更流行數碼攝影,最多菲林流傳時期自然是兩者之間20年。

+5

這些照片全是普通人生活印證,有他們旅行、結婚等照片,也有種種日常擺拍。現時蘇文已經收集超過85萬張照片,「北京銀礦」是中國最大檔案項目之一。當時沒有社交媒體,要知道尋常人家生活日常不算易事,但在銀礦計劃中,我們能看到的似乎都是北京居民私底下最真實一面。

最真實日常記錄

這些照片被稱為「民俗攝影」(Vernacular Photography),都是一般人日常記錄,沒有任何專業攝影構圖以及後期編輯。由於多是身邊人拍攝,相中人神情也更自然。不少商品當時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對於不少市民來說是「洋氣」象徵,當然要拍照留念。我們能看到有人用碗盛雪碧,和Windows 98系統合照,或是在家中和電視擺pose合照。

若是到計劃官網中看相集,會發現不少是人們在婚禮吸煙的照片。蘇文表示,最開始是注意到一張誇張「煙槍」照片,相中新婚夫婦用兩升汽水瓶作為器皿插上多支香煙,兩人穿著得體卻公然如此抽煙,讓他感到震撼,照片也成為系列亮點之一。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10

後來蘇文回看其他婚禮照片,發現幾乎都有香煙痕跡。原來在當時的婚禮上有一種「敬煙」習俗,新娘會在酒桌上為長輩或男性來賓點上香煙,以感謝他們出席婚宴。他將這些照片整理成一個系列並出版成攝影集,由於系列與香煙相關,他便以中國香煙品牌「紅雙喜」作為靈感,將攝影集裝進香煙盒子裡,取名為《雙喜》(Ultil Death Do Us Part)。

但公開這些照片,真的好嗎?

然而這些照片實際上不是蘇文所拍,而當事人也未必知道自己照片被公開,系列自然也引來一些道德爭議。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雖然蘇文手上收集了大量照片,卻也不是每一張都會公開,他的選片某程度上表露了他個人品味,或是某一種西方凝視(Western Gaze)。倫敦歷史學家Lucy Scoutter就表示她認為蘇文作為法國人,從這些照片中牟利或有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嫌疑。蘇文目前就銀礦系列出版了十本攝影集,其作品也被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V&A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和蓬皮杜博物館收藏,更曾憑這些照片獲獎。

北京銀礦計劃照片(北京銀礦官網)

而另外一大問題是——相中人未必知情。這些照片拍攝時,一般都只作私人收藏之用。由於相片是從廢品中收集,相中人多是匿名,所以難以取得當事人同意。但在未知情下公開這些照片,有可能會涉及私隱問題。

無論如何,這些照片無疑是一種珍貴歷史記錄。目前計劃仍在更新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計劃官網IG賬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