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另類活動 跑馬地墳場歷史文化遊 細數成就香港的故事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關於萬聖節,早前曾介紹這節日除了盡興歡騰外,也包含了追思、紀念逝者的傳統。這種既有歡娛又有死亡,互相重疊並存的特色,正好與香港地方——跑馬地(Happy Valley)不謀而合。

跑馬地,顧名思義是賽馬的地方,與此同時是香港最古老墳場的所在地。不過,相比起馬場,跑馬地最初的命名與這個位於鬧市中心的墳場有著莫大的關係。萬聖節即將到來,或許我們可以「應節」一番,遊覽這個香港墳場,藉此慎終追遠那些安葬於此,決定香港和中國近代發展的重要人物。

Happy Valley 的真正意思

跑馬地,原名叫快活谷Happy Valley,大概不少人會以為快活是因為賽馬運動帶來的歡樂和刺激。原來快活谷的「Happy」是指「極樂」的意思,而「Happy Valley」正是給亡者安息的極樂世界。跑馬地黃泥涌一帶,原屬沼澤地,瘴氣和蚊蟲滿佈的環境不適宜大興土木,故此,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決定善用這塊沒有太多用途的土地興建墳場以滿足日益俱增的墓地需求。

香港墳場,又稱跑馬地墳場,在1845年正式啟用,比起馬場更早落成,所以快活谷意指的是這個寄望死者早登極樂的山谷。不久後馬場也落成啟用,造就了跑馬地這個既有給活人風騷快活又有供死人寧靜安息,相映成趣的地區。

墳場是文化歷史的博物館

到訪墳場,如不是清明重陽,經常會被誤以為萬聖節挑戰膽量的驚險刺激活動,即使在日間參觀,在華人的傳統思想下,依舊是「大吉利是」的禁忌。不過,在西方文化裡,很久以前已把墳場視作如同公園、博物館等休閒的好去處。原因是遊覽墳場,就如閱讀歷史書或走進博物館,那裡有這個城市「活生生」的歷史和文化;要真實認識一個地方最「貼地」的方法,可以走到市場,或可以走到墳場。墳場從來都不只是個給死人的地方,它同時是屬於生人的,每塊墓碑每個墓誌銘訴說著許多曾經活過的人的證明,他們既是歷史的見證人,也是歷史的紀錄者,無聲色的等侯著人們前來探究。

+1

香港墳場是由回教、天主教、猶太教、巴斯拜火教、印度教等不同宗教種族組成的墳場,我想只有香港這個多元文化匯聚的大熔爐才會有這樣獨特的融和。當中,有來自五湖四海為香港這個城市奠定成功根基的先賢名人埋藏於此。包含當年與孫中山一同起義,可惜被清廷暗殺的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有份建立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的何東和何啟爵士;還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后林黛等,不能盡錄。

+2

墳場的墓碑刻有各色各樣不同的符號和密碼,反映出先人種種經歷和故事。例如破了的大炮或斷了的劍,代表墓中人是在戰爭中捐驅的士兵。如果柱狀墓碑有裂痕,甚至斷成兩截,則代表死者是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香港墳場更有全港唯一的日本人墓地,墓區中種了櫻花樹,給前來參拜的日本人作記認。如果要簡介所有墳墓的故事和記號,可能要花上幾日幾夜。

+1

遊墳場是對亡者的尊重、對死亡的反思

香港墳場的側門,掛著從拉丁文詩翻譯出來的詩句:「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正好向人們表達死亡和墳場的意義。生老病死是人必然會經歷的階段,無需要把死亡看得比其他事更重,墳場亦然。墳場其實並不可怕,它不過是我們曾經一起的親朋安息的地方罷了,而墳場更是紀錄他們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過的證明。電影《玩轉極樂園》中有段對白,說人真正的死亡是世上再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相比起每年只在特定節日才拜訪先人,抱著敬畏和尊重的心,緊記不打擾、不破壞、不帶走墳場任何東西的原則,相信一眾前人在天之靈得知自己的故事繼續被後世繼續廣傳定必會滿懷安慰。

羅馬非一日建成,有賴昔人在這個彈丸之地默默的奉獻和付出,牽出了屬於現在香港甚至近代世界的發展史。香港墳場這個墓園,是這群城市締造者的無言見證,作為香港人,有幸在這個城市出生和成長,有共同承載這些香港獨有歷史、文化的需要。萬聖節周末,扮鬼扮馬「驚嚇」之餘,可以考慮到坊墳場認識我們香港的歷史以及人文價值。

萬聖節,不只是狂歡玩樂,別忘了Hallow-e'en也有另外一層意義。

+3

【伸延閱讀:】萬聖節冷知識一覽 Halloween有多少個別名?歐洲不慶祝萬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