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環】艾未未與法國藝術家Roland Flexner的對話

撰文:翟啟豪
出版:更新: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曾於八九十年代在紐約居住,後來為照顧病重的父親艾青才離開美國,回到北京。在紐約居住的的十三年間,他認識了法國藝術家Roland Flexner,兩人更發展了一段持久的友誼。
過去十多年間,兩位藝術家分別創作了不少為人熟知的作品,例如艾未未於1996年以行為藝術「打碎漢代甕和花瓶」影射文革時期的「破舊立新 」,1995至2003年期間向美國白宮、巴黎鐵塔、天安門廣場等不同國家地標舉中指的《Study of Perspective》 系列,Roland Flexner就以獨特的水墨畫作成名。

藝廊Massimo De Carlo除了再度參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亦會藝廊中同期舉辦兩位藝術家的對話展,展出Roland Flexner的水墨代表作和艾未未九十年代在紐約的創作及部分最新作品。

艾未未從未曝光的九十年代紐約畫作(Massimo De Carlo)

艾未未從未曝光的九十年代紐約畫作

艾未未曾於上年在紐約所辦的個展「艾未未:自助洗衣店」就展示難民衣物,喚起對「難民危機」的關注。而兩年前,艾未未又在個展「Andy Warhol | Ai Weiwei」中展出貼滿自由、人權和審查相關字句的裝置作品《Letgo Room》和以LEGO積木砌出多個馬賽克肖像,當中包括維基解密的創辦人之一阿桑奇(Julian Assange)和被囚禁的半島電視台記者Peter Greste等等。

艾未未從未曝光的九十年代紐約畫作(Massimo De Carlo)

據Massimo De Carlo解釋,是次展出的艾未未作品也展現了他對人文狀況的關注,當中包括一系列陳列在玻璃廂中的瓷骨作品和為展覽特別製作的LEGO作品。除此以外,展覽更帶來了一批艾未未在九十年代紐約創作且從未曝光的畫作,主題圍繞「繪畫」的概念。艾未末在繪畫過程中擦去部分在方形畫上的黑色壓克力(acrylic)顏料,令畫面透出底層的白色,以具韻律感的形態揭示他對傳統繪畫的質疑。

Roland Flexner以「墨流」探討創作的「偶然性」

Roland Flexner的金色水墨畫系列(Massimo De Carlo)

同樣是繪畫,Roland Flexner的畫作則專注探討「偶然性」對創作的影響。展出的兩組水墨作品是他最具代表性之作,其中一組於2010年以液態石墨(Liquid graphite)創作,另一組則於2012年創作的金色水墨畫。他的獨特繪畫技巧源於日本的傳統染色藝術——「墨流」(墨流し),先在水面滴上顏料造成不同的紋理效果,再將紙張放在墨水上染色。然而Roland Flexner在紙張染上顏料後的短短數秒間,利用呼吸、控制水和畫紙的角度改變原本呈現的規律,所產生的效果似是一幅充滿虛幻景觀的山水畫,同時又似一幅純祽的抽象畫作。一方面在視覺上記錄了物理變化上的「偶然性」和藝術家對繪畫姿態的掌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觀眾傾向對抽象圖象解釋和演譯。

「ROLAND FLEXNER - AI WEIWEI 」對話展

展期:3月21日至5月14日

地點:Massimo De Carlo(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三樓301-302A)

Roland Flexner(Massimo De Carlo)

藝術家簡介

Roland Flexner,1944年生於法國尼斯,現於紐約工作和生活。作品曾於巴黎蓬皮杜中心、紐約水牛城奧爾布賴特•諾克斯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等國際機構展出,亦曾於2010年紐約惠尼特雙年展中展出。

艾未未(Massimo De Carlo)

艾未未,生於1957年,現於柏林和北京工作與生活,創作形式包括雕塑、裝置、攝影、建築及電影。艾未未曾入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系,八十年代初於紐約修讀藝術,九十年代返回中國替實驗藝術家出版地下刊物及策劃前衛藝術展覽。他同時是活躍的人權運動者,曾獲2012年瓦茨拉夫·哈維爾創意異議人士獎和2015國際特赦組織良心大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