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鹿鼎記》沒有寫出來的史實:鰲拜原來並不壞?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編按:著名出版人富察在Facebook發帖分享此書觀點,修正了華文讀者來自武俠小說的歷史誤區,逾百人分享、近千人按讚......本版轉載帖文精彩內容,與讀者一同再思考。
文:富察 | 原題:孤軍對戰中國政治的鰲拜

清朝是從1644年才開始的嗎?是的,漢人是這樣看的。這涉及到順治的歷史定位問題。1661年順治去世了,需要蓋棺定論,所以滿洲議會開始討論他的諡號。

漢人代表說:「大行皇帝龍興中土,混一六合,功業同於開創。宜謚為高皇帝。」大家都說對對對,但是鰲拜卻獨持異議。

什麼叫高皇帝?就是一個王朝的創始人。劉邦是高皇帝、朱元璋也是高皇帝。中國人認為,偉大的順治皇帝龍興中土,混一六合,一統我們中國,當然像我們中國的劉邦、朱元璋一樣不折不扣的是偉大的高皇帝。

那時滿洲議會的議長是索尼,輔政四大臣中鰲拜是最後一位。索尼不發言,觀察一切,鰲拜卻無法忍受。

他說:如果順治是開創事業的高皇帝,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算什麼呢?1616年的金和1636年的大清又是什麼?

如果按照你們喜歡的中國政治那一套玩法,一定要給順治一個歷史定位的話,我也沒意見。但是我認為這個諡號不應該是「高」,而應該是「章」。順治應該是「章皇帝」。

世祖崩,二十七日制滿。(孫)廷銓發議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上所生母為皇太后,率九卿上請舉大禮疏。及議大行皇帝諡號,廷銓曰:「大行皇帝龍興中土,混一六合,功業同於開創。宜謚為高皇帝。眾皆和之,而輔臣鼇拜持異議,遂定諡章皇帝。時太祖諡武皇帝,故廷銓議如是。時論頗歸之。
《清史稿·孫廷銓傳》原文

什麼是章皇帝?章皇帝在中國政治的諡號系統裡,往往指第三代,而且也往往意味著政治工作上有瑕疵,不夠完美。

鰲拜「異議」實則堅持滿洲既有原則

鰲拜的意見是否正確?當然是正確的。從滿洲的法統看,努爾哈赤是第一代、皇太極是第二代、順治是第三代,即便用中國政治去套,順治剛好是章皇帝。此外順治在遺詔裡自己說的也很清楚,他的罪過就是違背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滿洲憲制,片面追求中國型政治, 「漸習漢俗,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以致國治未臻,民生未遂」(以後我有機會再分析順治的遺詔裡隱藏的滿漢憲制衝突)。

【作者其他文章:西施長相料似張惠妹 皮膚偏黑說南亞系語言

雖然當時漢人官員的主流看法是順治乃中國新王朝的創始人,所以應該諡號為「高」,但那時的滿洲議會還是起作用的,鰲拜的「異議」實則是堅持滿洲既有的原則。

這一局鰲拜獲勝,順治的諡號最終就是「章皇帝」。

滿洲議會憲制危機

而且鰲拜顯然從這次事件裡看到了某種憲制危機,他所主導的滿洲議會於是重新檢討了努爾哈赤的諡號。原本,努爾哈赤的諡號是皇太極在漢大臣建議下尊奉的,叫武皇帝,符合他叱詫風雲的馬上征服之生涯。於是,滿洲議會把武皇帝的諡號改為高皇帝。

意思就是告訴中國漢人,努爾哈赤才是統治你們的這個政權的開創者,是符合你們所謂法統諡號的高皇帝,而從滿洲法統看,順治實際上是罪人。

鰲拜的努力很感人,雖然他以個人之力並無法抗拒中國政治的腐蝕力度,或者說他微小的個體無法抗拒巨大的歷史之流。他被康熙下獄,並在獄中自殺之際,腦子裡想的會是什麼呢?

【延伸閱讀——作者建議:岡田英弘《皇帝的家書》

(本文轉載自作者Facebook帖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編後語:史學家岡田英弘著作,近年由八旗文化引進華文世界,最近譯作《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記錄作者研究成果,以「家書」原文探討歷史這個另類角度貫徹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