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藝術】老人需要藝術 還是藝術需要老人

撰文:何阿嵐 洪昊賢
出版:更新: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漸老,身體病痛難免多起來,連進食的能力也受人質疑。不少老人出門總帶着小小的藥盒,裝滿五顏六色的藥物,定時服用;身邊的小童難免好奇,總會問個究竟,而老人家總是以「老人病」為由輕輕帶開了話題,這是老人家傳統的忌諱,也是怕病情太複雜,要解釋起來也只會令小孩問長問短。傳統的安老服務,聚焦於照顧老人的身體,年輕人多覺得老人只要身體健康,便能安享晚年。老人家當然也需要休閒娛樂活動,於是我們向他們提供象棋、報紙……而近年,一些組織希望把藝術帶給老人,點燃老人的創作力。
攝影:梁鵬威、龔嘉盛、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藝術對老人有什麼作用?可能說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需參與的過程總是帶給我們快樂。」「我住哂」負責人梁皓然(左)如是說。

作為一種 抗拒衰老的方法

「對我而言,藝術治療裏的患者所畫的作品,就是藝術作品。」藝術治療師黎家傑說。

「一夜白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深受打擊後突然變老,但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是逐漸變老的。衰老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伴隨着身體機能的衰弱、抗疫能力的減退,病痛隨之趁機而入,有時長期潛伏身上,慢慢消磨人,有時一個重擊將人擊沉。在所謂「老人病」中,「認知障礙症」是近年其中一種經常在媒體中提及的疾病,而這病症還有諸多分類,在醫學上到現在也還未能找出病理成因,仍未有藥物可以根治。病人會慢慢失去短期記憶,活動能力亦相對下降,影響自我照顧能力,但也並非沒有減慢惡化的方法。「藝術治療」近年在香港已於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學校或者醫院中應用,除了針對情緒問題,更有研究指出,以不同「藝術治療」方式可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

藝術治療非常強調觸感的刺激,要由身邊事物入手,手是其中一樣經常出現的題目。

從事藝術治療工作十多年的藝術治療師黎家傑指,一般人或會誤解「藝術治療」等如「心理治療」,但兩者間有一個根本分別:「治療師與患者其實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上,我們不會對他的創作作出任何判斷。藝術創作是一個表達自我的方式,這正是認知障礙症患者慢慢失去的能力,我們要幫患者重建這種能力。」藝術治療師要確保服務患者在安全、非批判性及保密的環境下創作,讓患者盡可能把潛藏的思緒和感情擴闊,並用藝術方式呈現出來。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較容易脾氣暴躁,行為讓人感到異常,對身邊人不信任、易怒、情緒低落……藝術治療真的能幫到他們嗎?

經過治療師的判斷,患者可分為前中後期,針對每一個時期,治療方式也會不一。

黎家傑說,藝術治療真正改變的可能是患者和家人之間的關係,患者在創作的過程或許會得到得來不易的滿足感,正是這份快樂改善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曾遇上一位患者,他已經是中度嚴重,但因為藝術創作,他沒有發脾氣一星期,原來這份喜悅是可以存放在身體裏,成為一部分。」

與老人家相處,其實對藝術家的震撼很大:「會因此想起自己創作的最初」。

黎家傑
註冊藝術治療師、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和專業輔導員協會的副院士,現任European Graduate School表達藝術治療碩士班講師及實習和論文督導,有超過20年結合創意工業、藝術、藝術教育、治療的經驗;在加拿大、柬埔寨、香港及中國運用表達藝術治療模式服務兒童、青少年、長者及精神復康人士。

藝術走入長者屋

從2015年七月至今,每週六上午,「我住晒」負責人梁皓然帶領一群義工和老街坊,在長者屋內進行藝術創作。

藝術對於老人,當然不止於治療。走入大埔運頭塘村一間公屋單位,大約十多位老人家正埋頭在畫紙上創作。有的可能是根據手掌上的紋理,讓各種色彩斑斕的線條在紙上相會;又或臨摹一個切開了的西瓜,一黑一白代表了西瓜肉裏的種子,像極孩童的畫風,但用色極為大膽。從這些作品不難看出畫者的個性,喜歡藝術的麗華婆婆就畫出了上述的西瓜;鳳瓊婆婆喜歡藍色,用起心愛的顏色時也是非常豪爽;而好動的春蘭婆婆,在畫畫時反而展現文靜的一面,她所畫的竹枝恬靜迷人。

「和她們相處一年有多了,到現在還在說『哎喲!婆婆唔識呀,你嚟幫我啦!』其實她們是對我撒嬌。」策劃「我住晒」項目的梁皓然笑着說。從去年七月至今,每個星期六上午,梁皓然帶領一群義工和一班老街坊,在這間不足500呎的單位內進行她們的藝術創作。這群老人家因長者屋計劃而搬到運頭塘村,大多獨居生活,有一些老街坊一住就超過二十年,雖然得到政府的住屋津貼,但生活並不稱得上寫意。除了處理公函時需要駐村的舍監幫助,這些老人多數能在起居飲食上料理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喜歡到老人中心玩樂,但「我住晒」藝術計劃,才真正讓文化藝術與他們連結起來,讓他們參與創作。因這個計劃而被老人視如親孫的梁皓然說:「在藝術系學習時,慢慢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還是一些能夠與人面對面接觸的藝術方式,其實整個計劃背後沒有什麼大理由,與她們一起相處已經令人很快樂,這是相當重要的事,而且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太多事了。」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