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書法史|從王權象徵到自成一派的藝術 中國印章文化簡史

撰文:中和出版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在中國古代名畫和書作上,我們均可見到有不同的蓋印。印章是何時出現的呢?印章於中國歷史之中有什麼重要的位置?治印又如何由工匠的技藝變成文人趣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傳統?
本文節錄自劉濤《圖說中國書法史》第一章〈三、書作與印章〉。

書法家完成一幅作品,往往在名款(署名)下面鈐蓋姓氏名號之類的印章。今人的觀中,如果書作有書家的名款而無印章,就不是完整的或正式的作品,甚至認為是無效品,印章成了書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標記。

據說殷商時代就有印章。先秦時期,印章通稱「璽」。秦併天下之後,天子的印章稱璽,臣子的印章稱印。漢朝諸侯王、太后之印也稱璽。漢朝的印文中,出現了「印」、「章」、「印信」(信印)之類的名稱。歷代官印的印材,按等級有金、玉、銅、石之分,皇帝之璽率用金玉。

皇帝之璽是王權和國家的象徵,劉邦進入咸陽,子嬰「奉天子璽符」,表示交出國家政權。東晉建立之初,沒有傳國之璽,北人譏諷司馬氏為「白板天子」,嘲笑其合法性。官員的官印是由朝廷授予,是行使權力的憑證,辭官或解職則要交出官印。私印是代表個人的信物,死後用來隨葬。墓葬中出土的私印,有些是墓主死時所治的陪葬印。秦漢時有吉語印(成語印),是私印的一種,據說佩在身上可以辟邪。官印、私印皆由印工鑄刻。

戰國及秦漢時期,以竹木簡牘、絹帛作書。寄送文書要封緘(如同今天黏上信封口一樣),先將寫有文字的簡牘用一塊木頭蓋起來(或者用布帛包紮起來),然後與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捆紮在一起,把繩結放在方槽內,用濕軟的泥丸壓住,在泥丸上鈐壓印章作為信驗 ,防止他人私拆文書,以免泄密。這種鈐有印記的泥塊,叫做「封泥」。後世文人收集封泥,用紙打出上面的印文,視為雅玩之物。

東晉以後,紙張取代簡牘,鈐印於紙,用朱色。在紙質文書上鈐印本是官府的慣例,敦煌發現的古代公文書上,鈐蓋的印章率是較大的官印,個別牒狀批文偶見官員的私印。一些儒家經典和佛經的寫卷上,還見到唐朝「宣諭使圖書記」、「報恩寺藏經印」之類的印記,屬於官府和寺院的收藏印。

唐朝貞觀年間,宮廷裡收藏了許多前代名家書跡,經過鑒定,按書家或書體分類,重新裝裱成卷之後,要在卷首、卷尾和接縫處鈐「貞觀」二字小印,這是鈐蓋鑒藏印的開端。玄宗的鑒藏印是「開元」年號印,據說印文是玄宗親自書寫。唐朝的收藏家也喜歡在古人名跡上鈐上自己的印章,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清朝。所以,那些傳世的古代名跡充斥著印記。我們在懷素《苦筍帖》上看到,這件兩行十四字的絹本書作,幅面很小(縱25.1 厘米,橫12 厘米),上面鈐印多達三十餘方,既有帝王和收藏家的鑒藏印,也有他們的私人名章。其中二十餘方印直接蓋在本幅中,有的竟壓著字跡,成了「印災」,破壞了古代書作的完整性。

【相關文章】顏真卿「天下第二行書」和國寶級真迹應如何欣賞?(按圖預覽)

+6

我們看到,元朝書家趙孟頫的一些書作的名款下鈐有名章,有姓名印、字號印、室名印。但有些是後人加蓋的偽印。趙孟頫崇古復古,曾收集漢魏印章編成一部《印史》,是印學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他通曉古印及其規制,又能篆書,所用印章都是自寫印稿,由工匠刊刻。趙孟頫的印章都是朱文印,篆書圓轉嫵媚,後人稱之「元(圓)朱文」,成為印章史上一個流派。元末,畫家王冕開始採用易於刀刻的石材自篆自刻。自此以後,文人染指治印,印章漸漸成為一門文人的藝術,許多書畫家兼善篆刻,而且出現了專門以治印見稱的篆刻家。

書畫家在作品上用印的習慣,為篆刻家提供了用武之地,刺激了篆刻藝術的發展。文人治印,由於刀法技巧與師承的不同,面目各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傳統,卻都以秦漢印為宗。

秦漢印的排列方式多種多樣,有直排有橫排;一些四字印,有的左行,有的右行,後來的印文的排列方式都不出秦漢的規制,印文不外「白文」(陰文)、「朱文」(陽文)兩類,入印的字體以篆書為主。唐宋時期也有隸書印、楷書印,宋元的「花押」印是以畫押的草寫符號入印。印面的形狀多種多樣,鄭重的印都是方形,另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

按圖看看秦漢印的特色:

+3

明清時期的名家書跡,並非件件都鈐書家的名章,一些非正式的書跡,如草草寫就的尺牘,詩稿文稿,都不用印。用印的那些書跡往往是鄭重之作,或是酬答之作。

書畫家在作品中鈐印,具有憑信的作用,若從視覺的角度看,朱紅的印章使書作的「黑白世界」增添了一道亮色(如果在守喪期間用印,就不能用紅色印泥,改用藍色或黑色)。而印文本身凝聚著篆刻家的藝術造詣,也有藝術欣賞的價值,既豐富了書作的藝術含量,也增強了書作的觀賞性。有些書(畫)家也擅長篆刻,在書作裡打上自己的印章,無異於展現他的多面才藝。

明清時期,書家在書作的署款下方(或左側)鈐印章,對聯、條屏、中堂之類的書作,一般都鈐兩方印,成為一種程式。有的講究陰陽相配,白文印和朱陽文印各一方。印文不外姓名、字號一類,也有表示身份的印章。董其昌把自己擔任的官職刻成印章,如「大宗伯印」、「宗伯學士」之類,官位是朝廷所授,光宗耀祖,當然要把官名印鈐在姓名章或字號章之上。

晚近的畫家鈐印不限於名款之下,也在作品邊角或空白處鈐蓋閒文印,當作調整章法、平衡明暗色調的補充手段。當下一些書畫家意欲利用印章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鈐印不知節制,作品上印痕累累,傷及書作的神采氣韻。

書名:《圖說中國書法史》
作者:劉濤,1953年生於武漢。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長期從事中國書法史、書法技法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漢魏兩晉南北朝書法史、敦煌寫經書法、王羲之書法。發表研究論文四十餘篇。著有《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書法叢談》《書法欣賞》《中國書法》等六種。編註《中國書法全集˙王羲之王獻之卷》《四山摩崖刻經》《大串聯》等。
出版社: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本文獲「中和出版」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千年酒風》:王羲之《蘭亭集序》筆力佔七成、另外三分功在酒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