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黑房」中消失的工藝 菲林藝術攝影師:感覺如初戀
攝影在1990年代末數碼化,拍攝變得方便快捷。只要有一台相機、電腦、圖像處理軟件、打印機和相紙,由拍攝到印出相片的過程亦不過數小時。菲林相機與相關技術亦早被市場淘汰,變得不合時宜。攝影公共平台兼工作室—黑點創辦人尹子聰(Simon)跨越菲林和數碼攝影的時代交界,由從事新聞記錄式攝影轉變成藝術攝影師,他至今仍堅持使用菲林攝影的關鍵原因,為其獨特的攝製和傳閱習慣。Simon從傳統沖曬菲林的技術過程中,一說究竟。
攝影:江智騫
攝影沒有優劣對錯之分, 運用什麼技術攝影, 處理影像, 全在乎個人對攝影的追求。
追求紀實的工藝 菲林拍攝技術
「我鍾愛攝影的原因,在於它總能站在最客觀的位置,記錄某時某地的畫面。」原來Simon追求紀實的態度,可追溯至1990年代初,他於英國留學,報考攝影會考科的讀書時期。當時初次學習沖曬底片,影像在顯影劑內浮現的過程,叫Simon讚嘆不已。他更形容那次經驗宛如初戀。「手曬」相片的快感,令他曾立志以攝影作職業技能,成為如Eugene Smith般的紀實新聞工作者,藉實地攝影揭發各種社會問題。畢業過後,Simon曾擔任海外報社的新聞編輯及相片代理人。但現實卻不似理想。在海外工作的日子,他深深體會到西方主流媒體都有既定的立場與觀點。記者的工作亦只是湊合現實片段,按照既定立場編寫「肥皂劇」,有違他個人追求寫實的主張,淪為喉舌。於是他在2000年回流香港,望以獨立攝影師身分拍攝作品,尋求更自主的工作空間。
當時數碼攝影正值急速發展時期,不消幾年,數碼攝影技術就將菲林拍攝完全取代。單靠數碼相機、圖像處理軟件和打印機,便能在極短時間內生產各式相片,叫費時費工的菲林拍攝和沖曬技術毫無用武之地。連同專精於菲林拍攝的攝影師和圖像處理技術人員亦被市場淘汰。與菲林攝影比較之下,數碼攝影門檻低、成本相宜、速度快、可塑性高和產量龐大,都是其優勝之處。當被問及至今仍然堅持使用菲林攝影的原因,他說:「我喜歡使用菲林相機拍攝,製作底片,於黑房內沖曬影像於相紙上的過程。即使拍攝時無法預料相片效果,全靠累積多年的經驗作判斷,但由一手一腳調配化學劑,控制曝光時間,和選擇各式菲林、相紙與濾鏡的配搭,感覺卻非常實在,成為我創作其中方法。」
Simon坦言數碼攝影發展速度之快,雖叫他意料不及,但他從不反對數碼攝影,更認為數碼攝影早已超越菲林攝影。讓他最為感觸的,卻是影像內容變得相對淺白,攝影師亦無法從繁複的影像處理過程之中,養成獨到的觀點與視角。攝影作品流於表面,影像內容失去深度,就是伴隨而來的結果。菲林拍攝能如何養成攝影師的觀點,令作品內容富有深度?Simon先從菲林拍攝的限制說起。
借限制發揮 培養獨到的拍攝視覺
「使用菲林相機,按門的次數都有限制,而且你亦不能立即看到成果。」換而言之,在按快門之前,就得仔細觀察景物的內容和構圖,引用拍攝經驗,調節菲林相機的快門速度、白平衡、光圈、與感光度等等設定,才能將影像準確記錄於菲林之上。基於以上限制,攝影師自然會細心思索,詮釋眼前景像,清楚每次按下快門的用意和目的,培養出獨有的個人觀點。這亦是拍攝與攝影的最大分別。
Simon亦有學習運用數碼技術,處理圖像。如從技術上分析,他認為以菲林記憶影像,加以「手曬」出來的相片,勝在貼近現實。菲林的記憶方式有別數碼記憶。簡單而言,當光影傳入相機的一刻,菲林上化學物受光過後,產生改變,形成層次豐富的灰階,定影過後成為底片。底片影像經過曝光、顯影、停影、定影和沖洗等過程,沖印於相紙之上,一幀相片從此誕生。數碼攝影可經圖像處理軟件大幅修改色調、相片線條與內容,相比之下,菲林攝影更見寫實。「即使菲林拍攝可經手工繪畫底片,藉多種技巧修飾相片細節,但限制依然繁多,未能大副修改菲林相片內容,數碼相片則不然。如要比喻修改菲林底片和數碼改圖,就似是化妝與整容的分別:化妝,在於修飾臉容;整容,就能將五官改頭換面。」
在菲林攝製過程之中,沖曬亦是修飾影像效果的其中一環。如何有效呈現出相片中的故事,便靠菲林的特性與尺寸、相紙材質、製作底片時的溫度、放大倍數和濾鏡選取等決定,是菲林攝影中重要的技術考量。攝影師要日以繼夜於黑房沖曬相片,累積經驗,才能養成專業判斷,準確調節配方,塑造出各款影像效果,突出主題。Simon形容手曬相片之所以是一門工藝,過程全靠豐富的個人經驗和知識,才能挑選出適合的配方,沖印出理想的畫面,工多藝熟,全無捷徑,「菲林攝製圖像,限制極多。由拍攝到沖印底片的過程都不能出錯。單是這一點,反而教我回到攝影的根本,在基本構圖和主體上着力,建構相片故事。」
網有時限的相 延續細閱相片的習慣
從菲林攝影時代出身,再涉足數碼攝影,使Simon明白攝影技術轉變,令每天都有如恆河沙數的影像出產,迅速流動,從根本改變影像的傳閱方式。攝影數碼化不單帶來更方便的技術,更徹底改變影像的傳閱方式,扭轉人探索世界的閱讀模式。「菲林攝影以紙媒為主。紙媒的限制就是傳閱速度慢,相紙上的影像更會隨時間而揮發,設有一定傳閱時限。沖印於相紙上的影像,亦相對變得相當矜貴。反觀數碼攝影的產量極高,經過大幅改圖,拼湊各種圖像而來,為博讀者一下讚嘆,就算完事,如要追溯相片的本源,可謂無從入手。」相片失真,原創性不足,用之即棄,就是伴隨數碼攝影而來的結果。在「速讀習慣」流行的時代,拍攝模式講求方便快捷,不單令攝影師失去對寫實的追求,更無助養成獨特的個人觀點,培養更深的攝影情操。
Simon不時強調:「攝影沒有優劣對錯之分,運用什麼技術攝影,處理影像,全在乎個人對攝影的追求。」而他開設黑點沖印工作室,除了能讓自己獲得更多創作空間外,更可保存這消失中的工藝,藉限制多多的菲林攝影,讓有志成為攝影師的人,培養出獨有的攝影視角與觀點,將菲林沖印技術帶回生活之中。如要Simon形容今天自己的角色,他便以藝術攝影師自居,「藝術沒有限制。但我卻不是為求名利,亦從不主張提高作品價格。我的目的,就是希望將來更多公眾參與,享受『慢讀』相片的趣味。」
黑點
於2006年由尹子聰(Simon)創立,堅持使用菲林拍攝藝術照,認為菲林攝製影像的過程更加實在之餘,亦能培養出攝影師仔細詮釋實境的習慣,和延續「慢讀」習慣。除了黑房菲林沖曬外,黑點還舉辦攝影課程,讓市民大眾可親身體驗攝影的樂趣;其後擴建,劃出部分空間作影廊之用,定期展覽本地和海外攝影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