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港產片在非洲 尋找他鄉的海報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距離香港一萬兩千多公里,有一個由兩個前英國殖民地合併而成嘅國家,呢個國家嘅首位總統曾經非常推崇毛澤東,而呢個國家嘅人見證咗香港電影嘅興盛。」如果要拍一集《尋找他鄉的故事》介紹非洲國家加納,大概可以這樣開始這個節目。金像獎剛結束,有關《十年》的爭論仍在繼續,不如先放下爭論,到漢雅軒看一場有關香港電影的展覽,看看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遠在非洲的加納畫家如何描繪香港電影。

路邊電影院 Ahenfie Theatre是 Ernie Wolfe 於1991年第一次在加納看到手繪電影海報的地方。該影院在90年代末已拆毀。(Ernie Wolfe III)
時至今日加納仍流行「畫家收學徒」的傳統。學徒在師傅的工作坊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還可通過工作坊出售自己的畫作。 2002年攝於加納。 (Ernie Wolfe III)

熱愛中國功夫 將香港電影海報化為藝術

漢雅軒的《功夫狂想》展覽,展出了從1985年至1999年加納的手繪電影海報,而海報描繪的均是香港電影。策展人Ernie Wolfe III說,李小龍是繼毛澤東之後又一位最為非洲人熟知的中國人,他代表了一種正面的反抗力量。

香港近年興起社區放映,把電影帶到電影院之外的地方讓公眾觀賞。而在加納,電影院很少,據走訪過非洲50多次的Ernie Wolfe III介紹,當地的電影發行商或錄影帶播放販子,會帶著播放器材和亮麗的電影海報,把電影帶到某戶人家或社區會堂裏去放。直至後來錄影帶電影會的興起,這種加納式的流動影院文化才逐漸被取代,而當時遺留下來的手繪電影海報卻成為Ernie Wolfe III的收藏品,他之後更把這些海報帶回電影的拍攝地 ─ 香港。

在美國有開設藝廊的Ernie Wolfe III,除了把香港電影的非洲手繪海報帶回香港,也把美國電影的海報帶回美國。這行為本身,在發達地區文化不斷輸入到落後地區的全球化背景下,顯得尤爲有趣。Ernie Wolfe III原來是漢雅軒總監張頌仁的大學同學,而他自稱是香港功夫電影的愛好者。

《李小龍傳》(Dragon),其實是一部美國電影。繪者Alex Nkrumah Boateng錯把李小龍的英文名寫成了「Bruce Lea」。(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作品注入非洲式想像 繪者引以為傲

這些手繪海報的繪畫者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有些是自學成才,有些是跟著自己家附近較知名的畫匠學畫,當中有些人更將藝術才華視作上天賜予的禮物。細看這些海報,很容易發現它們有時在線條或者光暗上的處理不夠成熟。你會看到擠眉弄眼的成龍、哭喪著臉的李連杰,甚至拼寫錯了李小龍的英文名。

據策展人所言,他們在畫海報前通常都沒有看過那部電影,憑著對電影的想象去畫,有時還會加上自己的詮釋。這些電影海報雖然是為宣傳電影而生,而且很多是畫在麵粉袋上,但海報的繪畫者們卻以自己的電影海報為傲,會在畫作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樣還可以為他們贏得更多繪畫海報的工作。

《我是誰》手繪電影海報,繪者Stoger。海報中的成龍擠眉弄眼,非常趣怪。(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張曼玉主演的《東方三俠》手繪海報,還有梅豔芳與楊紫瓊,繪者Stoger。(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周潤發主演的《老虎出更》手繪海報,繪者Samuel。(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由元龍(洪金寶)、元樓(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主演的《七小福》,繪者Leonardo。(Ernie Wolfe Gallery 提供)
李連杰主演電影《少林小子》(1984)手繪海報,繪者Dan Nyenkumah。(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電影《迷踪霍元甲》手繪海報,繪者Babs。可欣賞一下加納人的中文字。(Ernie Wolfe Gallery提供)
這些手繪海報的作者以自己的創作為傲,會在上面畫上自己的簽名,簽名經過設計,別具心思。(陳奉京)

展覽詳情:

「功夫狂想:非洲手繪電影海報黃金時期(加納 1985-1999)」

日期:即日至4月16日

地點:漢雅軒(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