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Q睇My Found MUJI展 港式蒸籠、四川醃漬甕欣賞民間設計智慧
講起無印良品旗下開發的日用品,大家可能會即刻會勾起簡約、工整和素色等印象。
雖然在一般的MUJI分店販賣的產品都很現代化,但品牌近年亦向傳統取材,於2003年開展「Found MUJI」企劃,在全球化清洗各地文化特色日益急遽的當下,尋找世界各地需要正視同保護的傳統文化和工藝,保留當中精髓,改良成為MUJI產品。
2012年起展開的「My Found MUJI」企劃是由無印良品員工提出符合Found MUJI基準條件的日用品。而八月在PMQ舉行的「My Found MUJI 東亞區展示會」,集合香港、台灣、中國和韓國四地的無印良品員工所選的Found MUJI物件作展覽,當中一些傳統物件,日後更會成為Found MUJI商品。
攝影:龔嘉盛
展示會中約有二十多件展品,並非來自偏遠地區的珍稀品,而是在各自國家的民間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傳統日用品。各文化眾多器物,到底為何被揀中的偏偏是這些?My Found MUJI總監国広美香解釋說,展品皆由四個地區的無印員工提出,親赴各生產地了解器物由來及製造過程,與工匠交流以認識其手工藝和技術,而員工代表和顧問委員會則以十個基準評審來選出,「例如是否繼承了當地文化和傳統,一直為人使用,就地取材以當地天然資源生產,對消費者價錢合理等等。」
傳統手工藝現代化
是次展示會中的傳統日用品會有兩個發展方向,有些會直接成為無印商品,因為其機能符合現代生活的基礎需要;另一種是保留其機能美學和功用,因應現代生活的環境同情況而改良,日用品本身體形如果太大或太沉重,便有需要縮小或以符合「良品基準」的素材製造。經過Found MUJI計劃發掘而後來成為無印「定番」商品,早前就有功夫凳和韓國竹盤。
無印良品香港企業傳訊部主管Peggy Yeung參與香港區Found MUJI的選物,她認為竹製蒸籠這種烹飪廚具,可以代表中國飲食文化追求原味和完整的一面,「蒸煮是最能保持原味的烹飪方式。」竹籠亦體現到自然素材的靈活運用和前人智慧,「竹籠可以疊起,結構中好多空隙,兩層竹框構造既可令蒸氣流通上下層,亦達到保溫效果。工匠運用竹軟身可彎曲的特性製造竹籠外身。」
談到竹籠地域性較強,可能只會有喜歡蒸煮的華南人才會使用,如何令它世界通用確是一個難題,国広美香說MUJI生活用品有適應於不同文化的通用性格,可以改良或保留有趣的特色細節來達成。「Found MUJI其中一個德國主題,當中有商品是德國人使用陶瓷的啤酒杯,保留了原本特徵。德式陶瓷啤酒杯內有刻度,指示容量,這對德國人來講是生活中好平常的事,日本人用玻璃杯,就會覺得陶瓷非常新奇得意。」而無印曾舉行織籃展,展示來自馬達加斯加和越南的織籃,一些款式亦經改良成為商品,較小的體積適合日本人使用。
国広美香續指,日本於2012年首次進行My Found MUJI展,2013年在青山開辦首間Found MUJI實體店,2014年開業的香港PMQ店則是海外首間獨立舖,是次PMQ東亞展示會為第三場,暫未有實際計劃下一站會去哪裡,「美國和歐洲都有機會。」
傳統風車象徵「貨如輪轉」,逢新年和慶典時民眾都會買風車,希望為全家帶來好運。透過紮作傳統技術,利用竹篾以及色紙等簡單材料,製成可用於節慶日子的裝飾用品。Found MUJI特意請來從事紮作業超過40年、曾被邀請到兆基創意書院和活化廳擔任駐場藝術家的傳統花牌紮作師傅黃乃忠,主持「傳統風車紮作工作坊」,作為是次展示會活動。
My Found MUJI 東亞區展示會
展期:即日至8月20日(星期日)
地點:Found MUJI(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A座2樓201室)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