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比肩何藩 85歲攝影大師黃貴權:沙龍相也有紀實元素
何藩鏡頭下的港島,別有一番浪漫氣氛,擄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比何藩小一年的黃貴權則遊走於九龍公屋區拍攝,他的攝影世界又有何不同?
曾與何藩一起學攝影
「我在九龍影相,何藩多影港島,因為當年過海好麻煩。他比我大一年,不過他早我十年影相。我1965年回港做醫生,才剛剛學攝影,他已經去拍電影了。」今年八十五歲的黃貴權與何藩是好友,曾一同跟隨已故大師鄧雪峰學攝影。他早前也去觀賞了在蘇富比舉辦的何藩攝影回顧展,他說二人雖然在攝影路上交流不多,但識英雄重英雄,彼此都惺惺相惜。
最近黃貴權在中環季豐軒畫廊舉行攝影個展《心清色秀——黃貴權攝影展》,展出過去50年間的底片作品,四十九張攝影作品由具像走到抽象、黑白走到彩色,展現了他創作風格上的轉變。
「『沒有所謂紀實,亦沒有所謂唯美。最漂亮的寫實照片亦也有唯美的元素;而最美麗的唯美畫意照片,亦有紀實因素在內。』我依然影我喜歡的事物,別人怎樣說也沒有所謂。」
學攝影為紓解工作壓力 作品由具像走到抽象
黃貴權1959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之後加入公立醫院,成為內科專科醫生。他指醫生經常要處理生老病死的問題,因此想找一門藝術嗜好來陶治性情和舒解壓力,便去學攝影。1966年至1974年間,每到假期,他總拿着底片相機,到公屋、漁村拍攝,以黑白寫實方式記錄小人物的生活面貌。「當年的社會好窮困,小朋友很開心,經常在遊樂場中玩。我見到什麼題材便會拍下,沒有什麼偉大構思,只想拍下開心事物。」
1975年後,黃貴權覺得攝影創作沒有什麼進展,便轉去研究中國畫、西洋畫,又去看京劇和學習中國文學。「十年後,我有所領悟,再拿起相機,覺得看事物快了很多,構圖也快得多了。」展覽有三十多幅彩色作品以大自然為題材,是黃貴權於1983年至2014年間的創作,他自言從傳統藝術中學習抽象意識,如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草書,於是以攝影展現「神似而非形似」的東方藝術精神。
沙龍不是一個仙不值 自嘲學不懂數碼相機
從1970年代起,黃貴權不斷參加國際沙龍黑白及彩色畫意組比賽,七次入選世界十傑,當中四次名列第一。他亦在80及90年代時出任沙龍影友協會名譽會長、香港攝影學會會長、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美國攝影學會高級會士等,推動香港的沙龍攝影。
「沙龍攝影」主要以自然、風景、人像、兒童、小動物為題材,沙龍攝影者大多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並非以攝影為職業。他們樂於享受攝影過程,希望以攝影記錄眼前美好事物,銳意追求形式美,因此亦稱為「畫意攝影」。他們不像專業攝影師般,功能性地運用攝影,記錄當時社會議題或展現時裝美態。
外界一向認為沙龍友追求唯美主義,難以與社會產生聯繫。黃貴權卻認為沙龍也有優點,「沙龍不是某些人所言的『一個仙都不值』,那是一個好好的平台,讓初學攝影人士有機會與世界攝影師交流,我是沙龍得益者,一直影自己的開心嘢!」黃貴權與紀實派的攝影師也有交流,跟幾位本地著名紀實攝影師高志強、王禾璧、馮漢紀、梁家泰都有美妙的合作。
但沙龍攝影師與紀實攝影師在審美上始終不同。紀實攝影師舉辦活動,請黃貴權做評判,就難免出現意見不合。「有張相,小孩子穿着解放軍裝,戴頂帽。五個評判,我給一分,他們給予五分;另外一張相,他們四人給五分,我給一分。」黃貴權決定不再擔任該賽事的評判,「其實大家都是好朋友,吵架都好正常,於是我繼續贊助,但請不要找我做評判。」
黃貴權白髮蒼蒼,走到外面石牆拍攝時,依然精神奕奕。他引述內地攝影師吳家林的名言,說「『沒有所謂紀實,亦沒有所謂唯美。最漂亮的寫實照片亦也有唯美的元素;而最美麗的唯美畫意照片,亦有紀實因素在內。』我依然影我喜歡的事物,別人怎樣說也沒有所謂。」他幽默地說自己笨,學不懂操作數碼相機,至今依然使用底片相機,而他三歲大的孫兒已懂用iPhone拍照。
黃貴權profile
1959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及後作為專科醫生執業,直至2006年退休。黃貴權曾於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2017年)、新加坡ION Art Gallery(2011年)、西非貝寧中國文化中心(2008年)、美國三藩市南海藝術中心(2008年)、香港中央圖書館(2008年)以及香港時代廣場廳堂博物館(2014年)舉行過大型個展。2005年,《象幻情真》展覽在澳門、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十多個城市作巡迴展。
《心清色秀——黃貴權攝影展》
地點:季豐軒(中環雪廠街二十號地下)
展期:即日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