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士王紙紮展示近失傳鎧甲技藝 夏中建:再不保育就沒人了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盂蘭節及清明節等大型法會,經常會見到大士王豎立在旁,威武而莊嚴。「大士王」其實就是觀音,中國民間傳說有指,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需要由觀音大士作管理,惟其善良面容恐不能服眾鬼,因此化身為面目猙獰的大士王以執行此職,因此不少法會都會請紮作師傅特意製作大士王紮作。

最近天寶樓紮作創辦人夏中建師傅,以「外剛內柔的守護神」為題,籌辦大士王紮作展覽暨導賞,我們就借這個機會和夏師傅聊聊大士王紮作箇中玄妙,也深入瞭解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傳統手工紮作技藝。

天寶樓紮作創辦人夏中建師傅(黃寶瑩攝)

展示即將失傳摺甲技藝

「外剛內柔的守護神」將兩款大士王紮作同場對比,讓大家看傳統技藝巧妙(黃寶瑩攝)

來到九龍塘省善真堂,便會看到一個巨型大士王紮作,舉手提腳、怒目圓睜,身穿鎧甲,背後插上帥旗,好不威風。另一旁則是有一個體型較小大士王紮作,夏師傅表示是為了讓大家能看到複雜與簡易工藝之間對比:「大一點這個整個腳都是紮出來的,結構完整,但稍小這款就是假腳,只使用竹條簡單放在底下作支撐。大型這一款要用上十天,但簡易款三天就能完成了。」兩者除了大小,在技術方面也有不同,像是大士王必備「大肚兜」,一款完全由竹紮出來,而另一款就簡單靠紙張剪裁。

大士王紙紮最有代表性就是其鎧甲紮作技藝(攝:黃寶瑩)

其中最有代表性不同之處,正是大士王身上金色鎧甲:「大士王紮作,尤其是鎧甲工藝現在已經差不多遺失了,專門用大士王作為主題,是想讓大家認識到鎧甲摺法,我們想保育這個文化。」要摺好一副鎧甲,師傅需將裁好的金沙紙逐行摺成菱角形狀,慢慢拉出來,成為立體鎧甲,綴以輕柔手工皺紋紙,完全是慢工出細活。夏師傅笑言摺甲技術對他來說不難,但是耗時耗力,現時能摺甲的師傅只剩幾個:「這個鎧甲完全是手工摺出來,很多人都拒絕再做了,因為消耗時間太久,而現代做法基本上就是普通印刷出來。」

製作大士王的步驟是由紮鞋開始,然後紮頭,再紮上身和下身(攝:黃寶瑩)

製作大士王的步驟是由紮鞋開始,然後紮頭,再紮上身和下身,最後是上紙樸及組裝。夏師傅很多時神像樣式是靠師傅自己心領神會:「其實我們中國民間手工藝很多東西無需設計,基本草圖全在我們腦海裡面,會根據每個師傅作品稍有不同。如果師傅記性好,那麼每次高度、大小都不會有問題,但有些人記性不好,可能紮著紮著發現手長了,或是腿短了,成品便不好看。一個好的紮作,整個人佈局很齊整,所有技巧和設計均是在學徒階段就需要培養。」所以作品每次可以不同,是一期一會的藝術品。

在道教法事中,除了大士王,也需要其他人物紮作,譬如是招魂的燈籠、判官、黑白無常以及鬼卒等,這次在展覽一同展出。夏師傅透露到:「有些佛教法事亦會需要大士,但不要其他人物,只需要一個鎮壇將軍,每個地方用途稍有不同。」最近他製作的一個大士,就在一艘蝦艇上展出,漁民拜祭朱大仙時會把大士放在船頭上,有現在展出版本六倍之大。

比起需求,紮作人才更為不足

談及紮作手藝傳承,夏師傅坦言並不容易:「很多人來天寶樓時,會跟我們說很有興趣入行,但是當他繼續學下去,便會覺得——哇,怎麼這麼難?」因為每款紮作尺寸和講究皆不同,要看師傅本人手法和手感。「教徒弟真的難,要看徒弟自己審美,紮出來成品不是每個人都一邊摸一樣。這麼說吧,老師教你寫字,可能他自己書法作品可以賣上百萬,但不是他教你,你自己作品也能賣一樣價錢。紮作難就是難在這裡,很多東西靠他們自己領會,是一個審美問題。」

比起需求量,其實現時人才流失,才是紮作工藝最重要問題:「我想現時全香港,真正可以下手紮的師傅可能五個不到。香港如果再不搞保育,就真的沒有人了,甚至我到懲教署裡教再生人士,他們都會跟我抱怨這太難學了。」他坦言,只要師傅肯接是不愁生意:「我們紮得最多其實是獅頭、龍頭,宮燈、花炮之類同樣是我們常紮的,像是什麼飛機、遊艇、車那種是屬於現任祭品範疇,當然還有這些拜神物品。如果你是一個全能師傅,其實你一整年也不用休息。」

夏中建師傅坦言,紮作技藝傳承不易。(攝:黃寶瑩)

他透露,除了這些傳統紮作,近年業務範圍也延伸到其他節慶:「我有一樣特技——就是我可以紮聖誕老人。因為紮作重量很輕,所以正適合裝飾,我曾經在中環做過一個四層樓高的聖誕老人拉鹿車,還有尖沙咀聖誕燈飾等等。我們甚至連萬聖節都可以參與,譬如我曾紮過大棺材和木乃伊。」

中國人的紮作文化,一定要在我們中國人的手上。
天寶樓紮作創辦人夏中建師傅

前段時間,他為了慶祝國慶75週年製作了一款大型宮燈燈飾,用上7,500個如意結,成為健力士世界紀錄保持者。原來他早在2016年已第一次破紮作世界紀錄,後來被日本人趕超,於是再一次製作尺寸更大作品,不斷嘗試,全是為了「爭一口氣」:「我經常做這些來推廣,就是因為我覺得——中國人的紮作文化,一定要在我們中國人的手上。」當他看到韓國人嘗試將龍舟申請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決意要大力推廣中華文化:「如果我們懂行的人不做,到時被人拿了申請了非違項目時候,才去聯合國去吵,完全是沒意思的。我們中國人在這一刻,對於自己本土文化,應該要多做一步。」

【展覽詳情】
名稱: 「外剛內柔的守護神」紮作技藝展覽
地點:九龍塘律倫街 7 號省善真堂觀音殿旁
日期:即日至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