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編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酷愛〉編曲Johnny Yim寫書談心得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製作一首歌曲,作曲和作詞人的角色固然重要,但很多人總是遺忘了編曲人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一員。香港音樂人Johnny Yim(嚴勵行)在其新書《音樂遊樂場》中寫道:「編曲人的責任是為曲詞建立伴唱的平台,亦可以說是提供一個合適的意境給歌手說出歌裡的故事。設計和執行伴唱平台就是編曲人的工作。編曲人跟作曲作詞人的關係就像建築師和工程師一樣,曲詞人(建築師)負責確定歌曲的故事內容,編曲人(工程師)負責把意念落地而建造平台。」亦即是說,編曲人的每一個決定、操作,是能否帶動聽眾情緒的關鍵,對歌曲的可聽性有直接的影響。
文:鄒傳仁

書名:音樂遊樂場
作者:Johnny Yim
出版社:香港三聯

Johnny Yim外號「編曲俠」,張敬軒〈酷愛〉、〈騷靈情歌〉、林峯〈如果時間來到〉、關淑怡〈陀飛輪〉、蘇永康〈那誰〉,以及近年無綫電視歌唱選手節目《聲夢傳奇》裡的歌曲編曲都是他的作品。

這首歌不足一日能成事,編曲人Johnny Yim(右)功不可沒,軒仔就讚他是「編曲俠」。(Instagram:johnnyyim)

編曲經驗豐富的Johnny,以幽默的比喻手法跟讀者分享編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編曲就像「煮飯」。兩者相似的地方是:廚師每一次做菜前,都會預先想好要做甚麼菜式,然後要決定好用甚麼食材,而編曲人在每一次創作前也要決定好歌曲的風格,接著安排所需要的「材料」,也就是音源。不同風格的歌曲,其編曲所用的音源、樂器都不一樣,以香港獨有的、旋律一般都較慢的、抒發負面情緒的「K歌」為例:「K歌的樂器通常是鋼琴或結他,我們稱之為比較「入屋」的聲音,加上弦樂的包圍,非常感性。大部分更會在歌曲後半加入電結他、低音結他和爵士鼓去產生高潮,幾乎每首歌的發展都一樣。」

編曲人雖然不是一首歌曲的主要創作者,但我們為歌曲建立的伴奏平台會直接影響歌曲的可聽性和故事帶出來的意境。
張敬軒新歌延續《隱形遊樂場》的創作班底,由軒仔作曲及監製、黃偉文填詞、Johnny Yim編曲

Johnny父親是中樂高手,母親是中國舞蹈家,自小在充斥著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熱衷於音樂,音樂領域自然不只是編曲,只是礙於字數限制,加上Johnny素來以高產量的編曲製作著稱,筆者因此而以編曲的角度談起。其實,Johnny於作曲、監製(歌曲、音樂劇、演唱會)、廣告音樂,甚至是鋼琴演奏等領域,都有亮眼的成績。故此,在《音樂遊樂場》中,還有Johnny對作曲、監製、鋼琴演奏等方面的經驗分享,他更花了不少筆墨回憶少年學習音樂的時光,還娓娓道來他入行二十年的非凡經歷和心得,以及對香港流行樂壇文化的願景。讀者可從中窺見他豐富的音樂識見,以及對音樂的熱愛。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