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如天雷——宋代火器的應用
戰爭勝負雖然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其結果往往取決於漫長的事前準備工夫。軍事科技的進步,更會改變整個戰爭的概念和形態。
黑火藥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據估計可能在唐代或更早前已經出現。火藥的發展到了宋代有很大的突破。由於宋代的邊防問題嚴重,軍事工業在政府的重視下得以充份發展,而不少熱兵器的原型也在宋代開發出來。
熱兵器的出現為中國軍事史和發展帶來重大的突破和革新,成為由宋代一直至明代軍隊的一項重要裝備。 熱兵器的出現,在中國的軍事發展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到了明代,火器部隊更成為軍隊的主力,大規模的火器被裝備起來對抗北方及東方沿海的邊患。
熱兵器的出現
火器的初型大概是在宋代出現的。早在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據《宋史.兵志十一》所載「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而《武經總要.卷十三器圖》又載「又有火箭,施火藥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藥輕重以弓力為準」。這此所謂的「火箭」並非單純在箭頭易燃物上點火,而是實際使用了火藥。至於火球及火蒺藜,考《武經總要.卷十二守城》中有「蒺藜火毬」的記載:「蒺藜火毬,以三枝六首鐵刃,以火藥團之,中貫麻繩,長一丈二尺,外以紙并雜藥傅之……烙透令焰出」。大概就是指一些利用火藥點燃的燃燒彈,屬於中國熱兵器的始祖。
北宋的另一重大火器發明是與東羅馬帝國的「希臘火」齊名的「猛火油櫃」。根據《武經總要.卷十二守城》記:「猛火油以熟銅為櫃,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橫施一巨筒,皆與櫃中相通……放時以杓自沙羅中挹油注櫃竅中……注火藥於中使然……中人皆糜爛,水不能滅」,可得知「猛火油櫃」是一種火焰噴射器,其之所以水不能滅,大概是因為用了石腦油的源故。從性質上看,也是屬於燃燒類的火器。由以上解說中,可以分析出北宋時期的火器是以燃燒為主要作用。此外,這一些早期的火器像「猛火油櫃」「水戰則可燒浮橋,戰艦於上流放之」,而「蒺藜火毬」和另一種「毒藥煙毬」都是主要在於據點戰事使用的,可以了解到熱兵器的使用仍有相當的局限。
在《武經總要》中記載了三種火藥的調配,分別是「毒藥煙毬」﹑「蒺藜火毬」及「火炮火藥法」。其成份如下表:
雖然說傳統文獻的數字未必完全正確,但從這些北宋有記錄的火藥來看,硝石的含量一般是偏低的。從科學上的角度來看,硝的含量偏低會影響到燃燒後膨脹能量,使到火藥的爆發性受到局限。而除了毒氣的特殊需要外,火藥的成份仍加入了大量雜項的易燃物,可以推論到火藥的性質是比較原始的混合法,而且主要是燃燒用。故此,大概可以總結出北宋時期的火器發展主要是用於點燃工作上,爆破力有限,距離發展出射擊用熱兵器尚有一段距離。
到了南宋初年,火器開始朝着射擊類的方面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在南宋陳規所寫的《守城錄》記載了不少有關火器在戰爭上的運用。其中有一段「又以火砲藥造下長竹竿火鎗二十餘條」就記載了宋軍使用了「火槍」的熱兵器。《守城錄》中所謂的「火槍」並不是指可以發射彈丸的火器,而是一種小器的火焰發射器。其用法是把火藥填入竹筒中,施放出火焰燒傷敵軍。而在南宋使用的根據《守城錄》記「……火槍二十餘條撞鎗鉤鎌各數條,皆用兩人共持一條,準備天橋近城於戰棚上下使用」,「火槍」是一種守城用的燃燒武器,可以燒毀對方的攻城武器(天橋)。可是由於射程只有三米左右,比起當起一般弩弓達到的一百五十米有很大的差距,故此在野戰中的價值並不及弩弓,主要用於據點戰事時燒毀敵攻城兵器。雖然這種「火槍」的原理仍是非常簡單,但利用竹筒的構造,已有一個火銃的原始形態。
在陳規防守德安的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中使用了「火槍」,到不久後理宗的開慶元年(1259年),中國的熱兵器開始發展出射擊用火器。根據《宋史.兵志十一》記:「開慶元年,壽春府……又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根據現時的記錄,「突火槍」應是歷史上最早的火銃。其以竹筒為銃身,而子窠據文意應是子彈的始祖,射程應不過十米。這種「突火槍」仍然保留了早期火器的燃燒特點,發射以火焰及彈丸同時殺傷敵人。「突火槍」的出現有幾點值得關注。除了是燃燒發射火焰的火焰噴射器之外;其打開了射擊系熱兵器的火銃發展方向,影響了日後銅火銃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如炮聲,遠聞五十餘步」指出了火器在軍事上的另一大特點。
傳統的火器或是熱兵器,在射擊的功能遠遠不及弩弓,而爆破力也由於火藥的調合和技術問題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過從「突火槍」開始,發展出火器一種與別不同,而且有戰術價值的特性—聲響。在與南宋同期的北方外族政權金國,也在宋代的火器原型發展出「飛火槍」﹑「震天雷」等等。在這些火器中,比較有價值的是「震天雷」。根據《金史.赤盞合喜列傳》中記:「其守城之具有火砲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砲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着甲鐵皆透」。「震天雷」是一種燃燒及爆破性的投彈,功能可能被誇張,但其命名卻如上記載是出於其爆發時聲響。這種「震天雷」被南宋政府廣泛生產被稱之為「鐵火砲」,可見其重要性。顯現的是,宋代時期的火器的爆發聲音是其一項重大的功用。從後來元代東征日本的時候,蒙古軍就使用了這種武器。而從竹崎季長的《蒙古襲來繪詞》中就記載了有關「震天雷」的巨大爆破聲響,使得人馬受驚。在戰術上,熱兵器的聲響扮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但必須清楚一點,儘管熱兵器在宋代就出現了,但其並沒有取代了冷兵器的地位。火器的戰術地位由於其技術發展有很大的局限,而在《武經總要》等宋代的軍事專書中並沒有特別一項關於火器的章節,大部分關於火藥調配和火器的內容都只是零星的散佈在「守城」﹑「火攻」等章節。基本上,宋代的熱兵器並不可稱為廣泛應用,而且技術水平也很有限。儘管如此,宋代火器的發展仍扮演了一個從無到有的角色,有着重要的意義。
「軍事發明」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