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穹頂閱讀室重開 孕育偉大學者和文壇巨擘的朝聖之地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是知識、歷史與文化的寶庫,跨越3個世紀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文物之外,亦有極具歷史價值的書籍及文獻,現時的大英圖書館,其前身來自大英博物館的頂層——穹頂閱讀室,不過自建成至今要入內都是需要申請的,所以即使是歷史文化的愛好者,閱讀室這個神秘之地也非常值得朝聖,幸運地,閱讀室最近首度開放予公眾,讓這個孕育眾多偉大學者和文壇巨擘的知識寶庫重現世人眼前。

穹頂閱讀室(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穹頂閱讀室於1857年建成,位於大英博物館的中心,曾是博物館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內裡最神秘的空間,其設計靈感來自於羅馬的萬神殿,採用了類似的穹頂結構,予人一種一種安靜、神聖的感覺。在1850年代初期,當時大英博物館已有圖書館,吸引無數的學者前來逐漸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學習中心,有見於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於是圖書管理員Antonio Panizzi提出了在博物館中央庭院的寬大空間建造一個圓形房間的想法,最後由Sydney Smirke設計,採用鑄鐵、混凝土、玻璃等材料建造,由設計到工序都體現了19世紀的領先技術。

穹頂閱讀室於1855年的興建過程(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閱讀室設計圖(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閱讀室直徑為42.6米,內裡的書架由鐵製成,足以承受龐大藏書的驚人重量以及有助於防火,所有書櫃加起來達4.8公里,書架總長度達40公里,在1857年5月2日開放當天,吸引到超過62,000名遊客前來欣賞這座新建築。不過由當時起,想要使用閱讀室的人士需要提出書面申請,卻無阻世上大量偉大學者及創作者前來,在此得到寧靜的思考空間也萌生出無數著作,包括馬克思、列寧的社會主義思想,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還有伯蘭・史杜克的《德古拉》啟發並創作於此,這些偉大思想及無窮的創意深遠地影響了人類的文化甚至歷史進程,可見得閱讀室的重開,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相信每一位文化愛好者都想要抬頭仰望華麗的穹頂,感受一下神奇的知識氛圍。

閱讀室內部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色調(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這座知識的殿堂特意設計得溫暖且寧靜,帶有中世紀修道院的觀感,亦予人一種充滿歷史氣息的莊嚴感,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色調,奶油色作點綴,整個穹頂都是大窗戶,滲透著充足的自然光線作照明,鐵製書架屬一大特色,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這裡遭受到空襲而被嚴重毀壞,並且要到1997年才由館方決定將藏書搬移到新建的圖書館,也就是大英圖書館的其中一部分。在1997至2000年間,這個位置大規模進行改造工程,將本來神祕又隱蔽的空間改為開放式,並連結到咖啡廳和書店,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大的公共穹頂廣場。

圖片來源:wiki
圖片來源:wiki

修復之後閱讀室的色調沿用以往的藍、金色,不過性質由閱讀室改為檔案庫,主要用來收藏歷史文獻,亦有短暫用作過展覽空間,大多時間仍處於封閉狀態,在2013年之後再次關閉,僅限少數研究人員可以進入。閱讀室作為大英博物館中最受關注的區域之一,過去一直致力於保護豐富的文物遺產,由於種種限制未能充分向外界開放,可幸是最近終於正式重開,讓大家可以親身感受其魅力,有助於培養公眾的歷史文化興趣。其實去年博物館曾試行了導覽活動,反應良好之後才決定將之常態化,在不干擾使用館藏資料的研究人員工作為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入參觀,博物館還會安排定期導覽活動,名額免費並以先到先得的方式發放,想要朝聖的朋友可以到博物館的官網查詢。

閱讀室外部(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