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設計|Spotify Mix最新定制字體 靈活可變字體切合數碼時代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Spotify/ 字體設計】即使是圖像主導的年代,文字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圖像講求吸睛美觀,字體也有著美學與閱讀性的考慮,特別是在品牌設計方面生起重要作用。最近Spotify宣布推出全新定制的字體「Spotify Mix」,將會全面應用在Spotify的所有版面,包括線上線下、平面或動態影像,新字體的特性是一款「可變字體」,會根據不同的媒介或載體而作出變化,得到更佳的閱讀性與傳訊表現。

圖片來源:Spotify

「Spotify Mix」是一款Spotify專用的字體,由品牌與柏林的字體設計團隊Dinamo Typefaces聯手打造出來,取代了本來使用中的Circular字體。在應用層面,字體往往不會單獨存在,而且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寬闊的平面,字體會顯得細小減低存在感,透過可變字體的特性,可以使用較粗或較長的字體以便受眾閱讀。此外,「可變字體」在等比例放大縮小,或是拉長壓縮時,都會因應情況調整,保持良好清晰的識別能力。是次的「Spotify Mix」還有一些驚喜的細微之處,例如小寫「t」字有著獨特的傾斜角度,「p」或「b」則以擴音器的形態為靈感,與品牌特質非常貼合又有獨特性。

圖片來源:Spotify

在近年愈來愈多設計師或讀者留意「可變字體」(OpenType Variable Fonts),其實這是在2016年由四大業界龍頭Apple、Google、Microsoft和Adobe共同研發出來的,可變字體的出現在數碼世代更加得心應手,字體的應用由以前的書刊、海報延伸至屏幕,而且屏幕的大小尺寸是相當多變的,由手機、平板電腦,到電視以至是戶外巨型屏幕,有時甚至是在手機看完設計圖覺得還不錯,怎料來到大屏幕卻完全不一樣,其中可變字體就更適合多元化的展示方式。

圖片來源:Spotify
圖片來源:Spotify

可變字體並非深奧玄妙的技術,以往設計師想應用不同字重、寬度以至是斜體字體,即使是來自同一個字體家族也許需要下載多個檔案。但可變字體就在同一個檔案中包含了種種可變參數,高矮肥瘦應有盡有,然後簡單地調整這些參數,有別於以往僅能夠應用特定參數的字款,例如介乎於Black與Bold之間,靈活度大大提升。雖然邏輯簡單,但打造可變字體卻不容易,因為並非簡單盲目地增減參數,這樣會破壞了字體本身的美觀甚至風格,可變字體幾乎每一個可變的參數都會在製造者的設計與考慮之內。

圖片來源:Helvetica Now Variable
圖片來源:Helvetica Now Variable

於去年,向來被譽為「最中性的字體」的Helvetica,也推出了可變字體「Helvetica Now Variable」,主打在一個字體文件中可以透過用家的創意創造出無限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理念是迎合未來無限可能的數碼世界應運而生,透過調整參數,可以達到數百萬種風格。於2021年,來自芬蘭最大的報紙發行商《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因應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問題,特意找來設計師研發一種可變字體「Climate Crisis Font」,希望透過這充滿玩味的字體引起大眾對氣候危機的注意。

圖片來源:Helsingin Sanomat
圖片來源:Helsingin Sanomat

在調整「Climate Crisis Font」的參數時,特意加入時間概念,將融冰的元素表現在字體粗幼度和風格之上,反映出自1979年至2050年之間的北極冰層變化,當中的數據是有根據的,來自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歷史數據以及「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對未來的預測,讓用家及讀者切身感受到冰層變化和氣候變遷的急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