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Monocle》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爐 第一名又係佢!

撰文:陳盈瀛
出版:更新:

這邊廂香港走過回歸20周年,網上熱話離不開「對比20年前後,香港改變了什麼?」不看還好,一看,猶有餘悸。
那邊廂英國生活雜誌《Monocle》新鮮熱辣發表最新一份最宜居城市報告,細數他們眼中最嚮往的25個城市,香港穩站榜內,位置不跌反升。
城內城外的人,總是用不同的眼光看風景。關於香港,《Monocle》有另一種看法。

圖片:Monocle

近年由全球不同統計機構整合的「宜居城市」排行榜愈來愈多,最具公信力的包括《經濟學人》宜居性調查(Liveability Survey)報告,以及由人力管理機構Mercer所策劃的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然而對於大眾來說,這些排名似乎不怎麼能夠牽起共鳴。因為《經濟學人》和Mercer都開宗明義地表示,這個排名是給被派往外地工作的移居者看的,那是作為一個經濟指標,去衝量居於一座城市各種有形與無形的成本。根據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於2017年3月發表的最新報告,第1位是維也納,第2位是蘇黎世,第3位是奧克蘭,其餘頭10位基本上都是來自歐洲城市,不算意料之外,但也不痛不癢。

在眾多調查報告之中,令我最感興趣的一直是《Monocle》。作為一本生活雜誌,《Monocle》的側重點顯然更直接地瞄準「生活」,並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宜居城市」。除了一系列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傳統價值指標,他們將許多對生活重要,卻一直被排除在外的標準納入考量當中。例如:對寵物的友善程度、咖啡店的數量、獨立書店數量、晚上十時後仍然開放的餐廳數量、參加戶外活動的方便性、年輕企業家數量、從一個住宅的價格到一杯咖啡、一份午餐的價格等等。這些指標聽來非常直接,甚至就像把平時閒話家常的話題當成指標,當然有人會詬病這些指標的客觀性,但對於《Monocle》針對的「elite」讀者族群來說,這些指標顯然更接近他們衝量生活品質的視線。

至今,《Monocle》已是連續第11年發表最宜居城市報告,事實上,評核指標也一直逐年根據全球生活趨勢的轉變而調整。他們在2016年的報告中才加入了「10時後仍開放的優質餐廳數量」這一項,只因《Monocle》留意到愈來愈多人關注城市的夜生活,以及24小時的生活品質,還有令人隨心所欲的便利條件。而在過去一年,更大的話題當然是落在各地發生的恐襲活動,《Monocle》於是亦將更多人身安全指標納入考量之中。

說到底還是排名反映一切。幾乎與許多香港人的期望近似,最新的排名首位亳無意外屬於東京(這經已是東京第三度登上第1位),然後第2位是維也納,柏林及慕尼黑並列第4,而第5位則是墨爾本。《Monocle》在短片中說明:「東京能多次獲得第一,是因為這個城市把都市生活變成了一種精緻的藝術。密集而有序的建築、高質量的美食、極為準時的列車,讓人即使置身於這個極為擁擠的城市,仍然感覺到一份無比的心安和舒適。」

至於香港,今次由去年的第18位跳升至第15位,的確是意料之外。《Monocle》如此形容當下的香港:「香港的氣氛起了一點變化,因為即將會換上新特首林鄭月娥,她是香港首位女特首,並表示以改善城市的宜居度為她的首要目標。在過去一年,感覺到香港的經濟有更加快速的增長,罪案率持續偏低,而且空氣問題也有明顯改善。」不知對於活在香港的大眾,是否也感同身受?

完整排名一覽

01. 東京
02. 維也納
03. 柏林/慕尼黑
05. 墨爾本
06. 哥本哈根
07. 悉尼
08. 蘇黎世
09. 漢堡
10. 馬德里
11. 斯德哥爾摩
12. 京都
13. 赫爾辛基
14. 福岡
15. 香港
16. 里斯本
17. 巴塞羅那
18. 溫哥華
19. 杜塞爾多夫
20. 阿姆斯特丹
21. 新加坡
22. 奧克蘭
23. 布里斯班
24. 波特蘭
25. 奧斯陸

https://monocle.com/film/affairs/quality-of-life-survey-top-25-citie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