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複製】PAUL SMITH首間門店+倫敦工作室 台北一次過有得睇

撰文:陳盈瀛
出版:更新:

無獨有偶。
川久保玲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Comme des Garcons Art of the in-between》展覽仍在開放,最近《Dazed Digital》重新刊登了一份絕無僅有,1995年Paul Smith親身訪問川久保玲的對話紀錄。對於極少(討厭)接受訪問的川久保玲來說,答應訪問似乎只有識英雄重英雄這個原因。問題其實簡單得意外,倒是毫不轉彎抹角的對答如實展現了川久保玲的自我,Paul Smith的誠懇,直白如他們的創作,所以好看。
比起川久保玲,Paul Smith一向更願意分享自己,彷彿每個人生階段,他對創作、人生都有無盡的話題。近日,Paul Smith同樣開展了他的個人展覽《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繼英國、比利時、和日本之後,今次來到了台北。

圖片:Paul Smith Ltd.

看到展覽名字就知道,展覽仍然圍繞在他個人;除了時裝,他實在還有許多想說的故事。

又想起Paul Smith問川久保玲,她有沒有喜歡的藝術家?她的回應是,沒有固定的一個人,而令她感興趣的從來是藝術家的生活多於作品。她明白,沒有一個人的創作可以脫離生活;也是熱愛生活的人,才會擁有豐富的作品。那刻,想必Paul Smith也有深深的共鳴,因為他就是這樣走來的一位設計師。

踏進展覽,Paul Smith也沒有多強調自己作為時裝設計師的身分,他只是跟你分享他所熱愛的一切,因為他愛的東西的確比人更深、更多。

他熱愛藝術,對藝術的興趣甚至早於時裝很多。現在,他還會不時提着相機到處拍照,甚至會在活動中跟記者互拍,他的時裝店內也總有一個位置用來擺放藝術品。展覽中有一幅「Paul's Art Wall」,展示了他從10歲開始收集的圖畫及照片。藝術品密密麻麻地鋪滿了一整幅牆身,不為「宣示」收藏品有多珍貴特別,他只想告訴大家,藝術在他生命中從來不缺,也是藝術令他得到無限養份。

這也解釋了Paul Smith如何能夠一直保持幽默,成為時尚界有名的「老頑童」。多年來閱讀藝術,令他觀看事物總比其他人看得深入一點、細緻一點,甚至再平凡的東西也可以常常引發他的好奇。展覽以1:1的比例完整複製了他的個人工作室,一如他本人的個性,工作室四處放滿玩具、旅遊帶回來的紀念品、客人來訪時的小禮物、單車、雜誌,就是看不見正正經經的工作空間。只因創作真的不是工作,而是他的樂趣,一件他所喜愛的事。所以他才可以一直創作不倦。

Paul Smith之所以開始了時裝設計的工作,其實是因為一場意外。原本在15歲時已立志要成為一位專業的單車選手,卻因一次單車意外令他住進醫院6個月。夢想幻滅,期間卻令他認識了一群時裝愛好者,當中包括後來成為他妻子的Pauline,也是在她的鼓勵下開始設計時裝。

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種妥協,放棄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走進未知;但這不是Paul Smith。他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成功是「要做一個平凡人,要腳踏實地,永不假設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當你走在展覽中,Paul Smith將他在1970年在Nottingham Byard Lane開設的第一家店舖重現眼前,只有3米X3米的大小,就在那小小的空間內,Paul Smith一步步發展出全球七百多間分店、獲英女皇頒獎封爵,而他仍然強調「不能沾沾自喜。」

再看到Paul Smith的作品,會再明白多一點,他的作品可以永遠天馬行空,是因為不忘現實,是腳踏實地生活的人才更懂創作的道理。

展區出口處有張便條紙上寫着:「Every Day is A New Beginning」。

那就是他創作的秘密。

 

《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世界巡迴展覽台灣站
日期:即日至9月3日
時間:週一至週日;10am-18pm(閉展前30分鐘停止售票、入場)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二館AB倉庫(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