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藝術生畢業一年:兼職創作難儲錢,但感到滿足和自由

撰文:潘浩欣
出版:更新:

數間院校的本科畢業展將於六月底完結,意味着畢業生要離開青蔥校園,投入社會。01記者回訪去年的畢業生,這一年來他們怎樣「摸着石頭過河」,走出自己的路來?

詹志豪參與浸大舉辦的「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教導中學生使用非傳統方法影相。(詹志豪)

在藝術教育中摸索竅門的一年

一年前訪問了剛從浸大視覺藝術院畢業的詹志豪,那時他已決心要從事藝術教育,一年後他依然一邊在中學任教,一邊從事自己的創作。喜歡以攝影和錄像做創作的他,大學時已參加浸大舉辦的「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協助藝術家到中學教授攝影工作坊,畢業後由助教搖身一變,成為半職教師,親自執起教鞭,教導中學生使用非傳統方法影相,例如使用菲林機、 藍曬技術、相機暗室來拍攝,讓中學生重新審視攝影,他又帶領學生遊在不同社區,建立學生與社群的關係。

詹志豪帶領學生走入社區,觀察街道上的顏色。圖為吳清鴻的作品《城市的顏色》。(吳清鴻)

「最初任教時,我有點迷失,在大學與同學一起講藝術,大家都好易理解。當面對一群並不太熟悉藝術的中四學生,我該怎樣轉化知識,才能讓他們明白呢?」詹志豪一個學期上十多堂課,自言與少年人有代溝,年紀雖然只是相差七、八年,看待攝影的角度卻截然不同,「就算給他們相機,他們都會用手機影相,又用whatsapp交功課,壓縮影像失去了質素,他們都覺得有沒有所謂」。由於學生「講極都唔聽」,他建議學生打印出實體影像,製成攝影集,他們看見實體照片,才明白手機與相機拍攝的分別。

長時間相處後,詹志豪慢慢地摸索出教學的竅門,主動留意學生的興趣。「我加入他們的Instagram賬戶,留意他們喜歡什麼影什麼,原來他們喜歡影人像,喜歡影自己和朋友。」於是,詹志豪鼓勵他們用菲林機影人像,又在黑房沖曬菲林,學習模擬攝影的基本技巧,探索現代與過去的拍攝方式。「今年目標都達到了,畢業時想做藝術教育,在社區中實踐所學到的,與預期所想的都很接近。」詹志豪笑說。

「雖然我不能儲錢,但一定可以維生,我想繼續走這條路,兼職打工加創作先會自由一點,適合我的性格。我不想打份辦公室工,坐足八個鐘。」
詹志豪
詹志豪與幾位老師一起籌備流動展覽,展示中學生親手製作的攝影集。(詹志豪)

兼職創作較自由 堅決不做辦公室工

畢業後,詹志豪與幾位同學在葵興工廠區分租工作室,他一直堅持創作,然而創作時間卻比以前少了很多。「創作步伐放慢了很多,以前在學校時,一年有十件作品,現在一年只有兩份作品。」

過去一年,他要兼顧教學,不時幫助浸大舊同學佈置展場,賺取外快,賺的錢雖然不高,但足夠支付生活費、家用、工作室租金,他形容是「正常畢業生的人工」。「雖然我不能儲錢,但一定可以維生,我想繼續走這條路,兼職打工加創作先會自由一點,適合我的性格。我不想打份辦公室工,坐足八個鐘。」

詹志豪收集過期的藝術雜誌,撕成碎片、加水做紙漿、壓成紙磚,從回收商手中獲得五元報酬,以《宣傳紙本磚》反思藝術與金錢的關係。(詹志豪)

走入社區街頭 藝術創作新嘗試

過去一年,詹志豪不但創作攝影與錄像藝術,他在藝術路上也有新嘗試,去年十二月,他與幾位本地藝術家上演一場偶發藝術(Happening),直接、具體地與大眾產生互動。那場由民間機構C&G藝術單位舉辦的「西九化談實錄三:濕九曬」,藝術家們以「濕」為題材,在太子水渠道上晾曬「濕的作品」。

詹志豪製作紙磚時,不時與路過的街坊聊天。(詹志豪)

少做行為藝術的詹志豪在太子街道上即席做創作。「水渠道有好多紙皮,令我聯想起學校有很多藝術雜誌,我想知道它們值多少錢,亦想和社區分享創作。」他從學校收集過期的藝術雜誌,撕成碎片、加水做紙漿、壓成紙磚,從回收商手中獲得五元報酬,並以《宣傳紙本磚》反思藝術與金錢的關係。他將會參加孟買藝術交流計劃 ,今年九月時遠赴盂買,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起創作,並在當地的公共空間展出,與觀眾互動交流。

詹志豪決意從事藝術教育,繼續以創作介入社區,分享社群藝術的凝聚力。「要維生,又要持續創作,都有困難的時候,要付家用、生活費、工作室費用。當我計掂條數,心中有個預算,就覺得平衡一點。」他自信地說。

詹志豪給畢業生的小貼士
1)預先計好生活費、家用、工作室費用,心中有個預算,便能安心創作。
2)找相熟朋友分享工作室,生活上有共識,才沒有爭執。
3)民間藝術機構時常舉辦不同藝術活動,多多留意Facebook資訊,主動加組織做朋友,參與活動,增加展示作品或合作機會。
4)觀看不同展覽,留意身邊藝術朋友做什麼,了解藝術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