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細常嘆「正常人」難請?如以這些條件作定義 年輕人難免被標籤
我很喜歡和不同行業人士交流,了解各行各業生態。我留意到一個狀況,就是不少公司都聘請不到「正常」的新人加入。那麼怎樣才叫「正常」,怎樣才叫「不正常」呢?今次半宅職薯就和大家一起討論。
不同年代的「正常」
較為年輕的讀者可能不知道,90年代中期,有「朝九晚五」這一個名詞的。即時說,早上九時上班,下午五時下班(天還未黑啊!)。這是那個年代的「正常」。
但到了90年代尾金融風暴至2003年沙士那幾年,職場又出現一個新名詞,叫做「共渡時艱」。即是說,打工仔人工不變(甚至低一點),但工作量卻大幅增加。習慣性地OT,這是那個年代開始的「正常」。
到了2010年代,高等教育已相當普及,大學生由90年代的半個天之驕子,變成2010年代的職場入場門檻。出現過往中學生能應付的工作,卻被一大批大學生去爭的狀況。這是當時的「正常」。
相關文章:成長|死做爛做只令你持續庸碌 前5%職場精英都有這20個做事習慣
「正常」定義趨向對打工仔不利
看到這裏,大家會發現職場對於「正常」的定義對打工仔越來越不利。
時至今日,「正常」的定義已經變成:高學歷、任勞任怨、習慣性地OT、高度服從……等等。總之就是將每個時代對老細上司最有利的條件提煉出來,卻無視時代變遷。
相關文章:公司不再講人情 員工不再講忠誠 彼此關係趨於淡薄蝕底是打工仔
年青打工仔團結起來了
時代發展至2020年代,年青打工仔團結起來了:沒有work-life balance的工作,不做;沒有清晰升職加薪路徑的工作,不做;需要放下尊嚴的工作,不做。
簽了聘用合約卻在第一天上班失蹤;電話短訊辭工;出兩部電話,放工後把公事專用的電話關掉……變成新的常態。
相關文章:世代差異|95後湧現掀職場文化衝突?年輕人不求升職、安穩有原因
究竟誰才是「正常」?
於是,我從不同行業人士口中,常常聽到「我們請不到正常人」的狀況。
但問題是,誰人眼中的「正常」,才是真正的「正常」呢?
我相信這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大部分人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或者說得坦白一點,就是以對自己最有利的標準來定義「正常」。
相關文章:準時放工被照肺 加班打機卻冇問題 網民深受「陪坐文化」折磨…
最佳的管理就是讓員工發揮
舊一代的管理思維是甚麼都「管」,甚麼都「理」,上司老細就是整個團隊之中最精明能幹的人,所以打工仔應該勤勞和服從。
但時移世易,新的知識和技能爆炸性的湧現,團隊需要的不再是一個超級精明能幹的領袖,而是能夠凝聚一群成員,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舵手。
偶然早上遲到的員工,可能為了成就感和滿足感而通宵達旦工作;
持不同意見的員工,可能指出團隊的集體盲點;
表面上遊手好閑的員工,可能有一天提出嶄新思維。
相關文章:同事處事風格迴異卻仍獲器重? 別誤會人家擦鞋其實老細係咁諗…
結語
一個人眼中的「正常」,可能就是其他人眼中的「不正常」。作為上司老細的,與其從自己角度怪責年青人的不濟,倒不如改變思維,發揮新一代的潛力。畢竟,只有適應力最強的人,才最能夠影響大局。
相關文章:衰老細|品格是差不會忽然變好人 揭穿卑鄙中層4個扮嘢管理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