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成長路是「由中產變基層」? 上流力弱罪魁禍首或是「它」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我十九歲那一年已經在社會打滾。記得當年和仍是學生的中學同學出來吃下午茶餐,他選擇加三元飲凍奶茶,在我眼中,甚是豪氣。

兒子-即時擁有的中產工作

近年社會新興一種新的工作-兒子。

只要令爸爸媽媽開心,爸爸媽媽給兒子的生活質素,直接等於一個奮鬥了三十年的中產打工仔(即是他爸爸媽媽)。

在這裏不談學術,卻分享生活觀察。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放學時間的中產咖啡室,坐滿了溫習的中學生呢?大家也有沒有留意到,現在的新畢業生,很多是不需要工作的呢?

相關文章:是年輕人不濟還是老細思想停滯?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訊息只代表他…

+16

踏進社會,迅即下流

今時今日,社會上流空間不足已不是新鮮事。

現實的狀況是:不少年輕人當仍在父母懷中的時候,仍然是中產家庭的一員;但一旦踏入社會,基於工作和人生經驗不足,便立即下流成為基層的個體。

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年青人只需要留在父母懷中,那麼食、住、着、用……等等,都享受着父母的生活水準,即是他們在社會奮鬥了三十年的成果。加上父母給予的零用錢,閑時飲杯中產咖啡,買些名牌,完全無難度,更享有肉身和精神上的自由。

但一旦踏足社會呢?年青人再不好意思向父母取零用錢。而上下班的交通費、午飯的膳食費、衫褲鞋襪……等等,也全部由自己承擔。結果生活質素迅即由中產變成基層,那股震撼可想而知。

對,這就是「富養」的後果(這裏說的「富養」是指物質上的富)。

相關文章:公司不再講人情 員工不再講忠誠 彼此關係趨於淡薄蝕底是打工仔

課程介紹是罪魁禍首之一

當然,大部分年輕人也是孝順的,人生觀(原本也是)正面的。為了確保踏足社會後能維持中產生活,他們會積極裝備自己。進修,變成了最顯而易見的上流途徑。

當你打開任何一間大專院校的課程章程,你會看到畢業生如何如何成功升讀名牌學府;覓得專業工作;躋身管理階層;成就中產之夢……。

這些描述是事實嗎?的而且確是事實,更加有例子證明,但可惜肯定不是事實的全部。

殘酷的普遍現實是:完成這些學費和機會成本都同樣昂貴的課程之後,只能與數量龐大的畢業生打個平手。成功躋身人生勝利組的例子當然有,但需要由中產生活下流至基層生活的例子卻有更多。

最少有幾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朋友曾對我說:「讀書是會越讀越蠢的」。雖然我不同意讀書會令智商降低,但如果降低適應基層工作能力、放不下虛幻身段、不能接受較低學歷前輩意見等,也歸納為「蠢」的話,讀太多書真的會變「蠢」的。

相關文章:上司除老闆外竟還有害怕的人? 點評4類員工這種人老細最怕遇上

+13

專業主要對前人有利

說到高等教育,不得不談保護主義。直接的說,專業的紅利大多落在數十年前出身那一群社會精英身上。而在這數十年間,他們所設計出的保護主義,令新入行者更難上流,卻令自己地位更加穩固。

君不見有些「師」,例如工程師和會計師,早已演變成「做到嘔」的行業嗎?而出名收生門檻高的傳理系,更是高要求,低收入,「做到嘔」行業的表表者!

創業是突破困局的機會

我本身經歷過創業階段,深深明白到創業的艱辛,但也相當肯定這是突破上流困局的機會。

可惜的是,教導年青人如何創業,卻是高等教育中最弱的一環。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在高等院校任教的學者教授,都是制度下的尖子,無需創業已能平步青雲,於是出於好意鼓勵學生擁抱制度,希望他們成為制度下的另一位尖子。

當然,創業不一定能令你上流,不少人更是需要創業幾次才成功。但這成功,足以改變餘下人生。

創業的過程不但能令你重新了解自己,讓你從新的角度看世界,更能為你枯燥的人生帶來希望。畢竟,「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麼跟鹹魚有甚麼分別?」

結語

雖然我深明創業有機會令你突破上流局限,帶來前所未試的新生活方式,但也不得不提醒大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的。

我曾經也是一個不適合創業的人,但當我認清這世界的玩法之後,我選擇改變自己,由零開始學習所需要的技巧。如果你兒時能夠衝破熄燈瞓覺,升中學時能夠衝破適應新環境的話,那麼是否再一次衝破舒適區,只視乎你的決心而已。

【相關文章】世代差異|95後湧現掀職場文化衝突?年輕人不求升職、安穩有原因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