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職場掀起「好孩子症候群」!好員工突辭職 只因他們深陷矛盾中
假如你有一個年輕部屬,想申請調動職位,但你和公司高層都認為,可以再讓他在原崗位歷練一段時間,再做調整。你把來龍去脈告訴他,盡力說服他之後再努力一次。這時,你的員工很「明理」的告訴你:「好的,我了解,謝謝。」你以為事情結束了,他卻在下周提離職。
「不是說理解了嗎?」你渾然不覺在這段時間,這位員工已經處於「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狀態。《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作者金間大介認為,從歐美帶起的這股安靜離職的風潮,在日本有過之無不及,甚至演變成一場「危機」。
相關文章:員工、老細彼此不滿 寧願「安靜離職/解僱」?這做法比攤牌更差
半數年輕族群都有「好孩子症候群」:態度好、只說安全答案
金間表示,日本的安靜離職,和歐美國家相似的地方是,年輕族群在安靜離職的狀態下,會出現「不主動做任何事,只等待指示」的被動行為;不同的是,日本年輕員工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表面上表現得很積極,也會把工作做得很剛好,在職場上絕對不會表現出真實感受。
如果很難理解,不妨想像在「一對一會議」的情境。主管問,工作上有遇到甚麼問題嗎?員工表示沒有問題,或像是「遇到一些困難,但我會解決,沒問題」,這種絕不出錯的答案。會議結束後,主管的觀察可能是:下屬看起來表現不錯、不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好孩子」,不只態度好,也知道在甚麼場合要做出甚麼回應,所以不會讓自己太顯眼。他們在不說謊的範圍裏,以「盡可能滿足主管」的角度來回應,也就是說,在回答之前,員工可能早已預設好「安全答案」。
他指出,具有好孩子症候群的人佔了年輕族群的一半。這些年輕員工其中一個心理特徵是,會考慮到「如果說了奇怪的話而被注意到怎麼辦」、對自己的能力沒自信,想要隱藏在人群中,因此,自我肯定度低的人也很多。
難以自我肯定的員工,對往上晉升懷抱不安,更畏懼向下掉落,因此很重視平均值。為了讓自己待在平均範圍內、減少失敗的可能性,就會逐漸遠離職場上的挑戰,維持安靜離職的現狀。
相關文章:被老細使到盡 人工6年沒加 事主想辭職公司竟提出刻薄條件挽留
矛盾的世代:害怕失敗與挑戰,但重視培訓與進步
乍看之下,這些年輕工作者似乎不在乎成長、進步,只要維持現狀就好,但矛盾的是,數據顯示,他們也很重視「工作是否能帶給自己成長」。根據人事服務公司 PERSOL 2022 年的調查,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在選擇工作時,認為「能獲得知識和技能」很重要的人,從 2019 年的 15% 躍升到 22%,增加最多。
金間發現,「好孩子」的成長的動力不是因為他們抱有事業心,而是不想被周圍的人或同儕拋在後頭。因為有落後的恐懼,他們就會格外重視,公司是否有培訓制度、能否幫助他們獲得適合自己個性的能力或技能;如果公司成長得很緩慢,或是被分到的工作很輕鬆、被分派的部門不如自己預期,就會留不住他們。他們會表現出,「我了解了」的順服姿態,然後很快提辭呈。
所以,「公司能為自己做甚麼」成為年輕員工是否留任、接受聘書的主流想法。於是,表面上矛盾的世代誕生了:儘管知道職涯成長很重要,但不太會自己爭取、挑戰;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在職場上的表現非常克制。
高頻率、低強度的回饋,讓年輕人感受「自己有成長」
那主管怎麼做,才能留住這群人,甚或激勵他們?金間引用日本管理組織日本能率協會 2022 年的調查,以新進職員為調查對象,提到對上司或人事單位的期望,「對於成長或能力可以定期回饋」的比例達 61.8%,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分別是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定期討論職業生涯或價值觀、強弱項。
金間認為,理想的回饋有 5 個原則:
1. 要盡快做出回饋;
2. 回饋重點要具體;
3. 稱讚要用「我」當主詞的形式;
4. 用很簡單的提問來結束;
5. 更頻繁地做出輕度回饋。
比如說,會議剛結束,主管就可以對部屬說:「剛剛會議裏提交的資料的開頭,我覺得很容易閱讀、很好。那是誰教你的嗎?還是自己想出來的?」短短的情境,就包含了前述 4 點原則。員工重視的定期回饋,金間建議可以幾天一次,或是每周一次的頻率達到即時有效的回饋,否則時間一過,員工對自我成長的感受就不會那麼顯着。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轉工建議】
搵工|初創公司彈性大、氣氛積極?過來人嘆現實「沒想像中的好」
搵工|好老細、好崗位怎揀好?網民各有意見 專家建議看這點決定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