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對香港的啟示:從下而上可破局
美國大選已過兩周,經過否認、憤怒、討價和抑鬱之後,各方都得接受選舉結果。經歷這次有如過山車一樣的大選旅程,我們學到了些什麼?
香港很快就要迎來選委會選舉和特首選舉,雖說都是假選舉,但候選人和傳媒相信都會樂於假戲真做。這次美國大選的驚人過程和結果,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
第一個啟示:選舉工程即使做得再專業,仍不能決定一切
過去數屆的美國大選愈來愈專業化,把所有市場預測和推廣的精準應用都投入其中,本欄曾介紹過的「微定位」(microtargeting)策略就是一例。然而這次的結果卻告訴我們,催票動員就算做得如何細緻,還是無法和大潮流對抗。而今次失效的可不止於「微定位」這種新伎倆,就算比較傳統量度選舉工程效用的尺度,如籌款能力、電視廣告覆蓋面,以至電視辯論表現等,希拉里無不大比數拋離特朗普,而這些都是評論界早前篤信希拉里會當選的原因之一。這次失算,是否等於過往對選舉工程的理解全面失效?還是這只是百年一見的例外、選舉工程這專業本身仍然有其價值?
第二個啟示:傳媒在非傳統候選人面前的無能
特朗普和傳媒之間的關係,肯定可以寫成一本書(也相信已經有人在寫)。他在出選前已經常在電視露面,主持真人騷節目,這背景把他的出位言論合理化。如果是一位本來藉藉無名的政客說出他的說話,相信很快便會被公眾忽視,更不要說選總統。而傳媒真正有罪之處,是因為特朗普吸引收視的能力奇高,便在初選階段給了他大量免費宣傳的機會。有調查就指他在初選早段只花了一千萬美元來賣競選廣告,卻得到傳媒等同19億美元的曝光時間,比兩黨所有候選人加起來都要多。到了特朗普從初選出線之後,傳媒不敢再對他過於友善,開始發揮監督角色,但這卻反而成為他的另一種宣傳機會,說自己被傳媒針對,營造受害者的形象。再加上網上各種假新聞的煽動,特朗普的當選將會成為傳媒研究的經典案例。
選舉過後,特朗普對傳媒的玩弄還沒有停止。最近他就閉門約見了各大電視台的老板,大家還以為他想討論日後白宮的採訪安排,誰知他只想向各人大發牢騷。會面過後,隨即傳出特朗普如何向傳媒訓話的流言,但各代表卻因要遵守閉門會面的要求而不能回應,特朗普又勝一局。即使是選後評論也是對特朗普有利的。前文提過特朗普勝出的原因十分複雜,沒有單一答案。然而許多評論在爭相提供答案的時候,都把注意力放在「白人怒漢」之上,而忽視其他原因,變相再為特朗普貼金。
上面的兩個啟示未免都是叫人氣餒的,但這次大選也不是完全沒有正面的地方,因為還有第三個啟示未說。
第三個啟示:從下而上可破局
當大家都在關心總統、參眾兩院,以至地方議會的選戰時,似乎都忽視了許許多多地方的公投議案。在這兒,我看到了希望。很多地方的居民已等不及議會和政客為他們解決問題,直接訴諸於公投決定未來。有9個州份公投大麻合法化,8個獲得通過;有5個州份公投提高或保護最低工資,全數獲得通過;有4個州份公投加強槍械管制,3個獲得通過。洛杉磯通過了加稅來投資公路維修和公共交通,三藩市則通過向汽水收稅來打擊癡肥。而我認為最意義重大的,是緬因州公投通過引入排序複選制(Instant Runoff Voting),以後投票不再是只能選一個候選人,而是按喜好排序,這樣就能避免「𠝹票」阻礙選民選擇的憂慮,比單議席單票優勝。
面對特朗普當選,美國的開明派一片愁雲慘霧。但只要把注意力回到草根的公民創制,情況又不是那麼的一面倒。這些地方上的抗爭或者看起來不甚宏大,卻關係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往往是人們最感受到民主可貴的經歷。
回到香港,香港人面對來年的特首選舉,可以做的同樣不多。在2014年的佔領運動後,何嘗不也是抑鬱和失語?但在爭取真普選的過程當中,別忘記香港的區議會已經是真普選了。如果在立法會有投票的人在區議會都去投票,民主派早就攻下了絕大多數的區議會議席。我們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行文至此,連載近1年的追蹤美大選系列到此結束。儘管結果不如所料,不過我仍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和美國關係密切,但香港人對美國的關心遠遠不如歐洲或日本。4年一度的美國大選,可說是香港人少有關心美國社會文化的機會。美國政治並不完美,但美國憲法序言所說的「為了組織一個更完善的聯邦」(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當中對永遠可以進步的信念,一直指引美國的政治發展。在今天的香港,多認識和思考彼岸面對理想與現實時的張力,總有好處。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