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沒有身份則沒有未來 港攝影師:可以做到事的很少
居住在緬甸的羅興亞人因為歷史、宗教關係,一直都受到歧視和逼害。2017年8月衝突升級,受到緬甸軍方大規模殺害,因而爆發難民潮,數以十萬計的羅興亞人逃到鄰近的孟加拉。香港攝影師高仲明於11月隨樂施會前往孟加拉,拍攝羅興亞人的難民營。
攝影:高仲明/樂施會
撰文:蘇煒然
高仲明去到孟加拉,分別探訪了Balukhali Camp以及Unchiprang Camp兩個羅興亞人難民營。Balukhali Camp是最初的羅興亞人難民營,現時居住了約48萬羅興亞人(11月時大約有62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為免難民過份集中,降低天災人禍的風險,非政府組織(NGO)加拓新的難民營以作分流,Unchiprang Camp是其中之一。
高仲明曾經到過柬埔寨拍攝貧民窟,與今次到訪羅興亞人難民營作對比,他指自己所見羅興亞人都十分純樸,只要有一處地方安頓已心滿意足。大概是知道外來的人是前來幫忙他們,並未展現戒心,對於相機鏡頭亦不抗拒。
探訪羅興亞人難民營只有兩日,高仲明無法作極深入的了解,但經過NGO人員的翻譯,可大約知道當地的情況。當地物資短缺,因為不少羅興亞人在逃難時十分倉猝,不可能帶齊生活所需品。而其中最能反映這一狀況的,是見到不少年幼的孩子需要參與取水、搬運等勞力工作:病患者者因為缺少藥物,無法勞動;婦女缺少衣物頭巾,無法出外(穆斯林宗教原因)。
另一方面,高仲明亦感受到羅興亞人因為長期的貧苦和逼害,知識水平低下。人們對衞生、預防疾病、避孕等概念模糊,眼見他們的生活有不少的隱憂,卻是無可奈何。
羅興亞人在緬甸居住的時候,政府不承認他們是公民,更作出逼害使他們逃離家園。上月孟加拉政府跟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指兩國將會在兩個月內(即2018年1月),開始遣返逃到孟加拉的羅興亞人;日前亦成立了工作小組,商議遣返細節。
緬甸稱遣返工作將會是安全且基於自願的性質,不少羅興亞人以及人權組織都對此表示質疑。但若果羅興亞人堅持要留在位於孟加拉的難民營,也是沒有保障。沒有「孟加拉公民」身份,就算擺脫了暴力和仇恨,也是無法找到正當的工作、接受完善的醫療、小孩也無法接受全面的教育。他們的未來只能待在難民營等待別人的接濟。
在黃昏時份,羅興亞小朋友臉上沒有表現出憂愁,他們在空地追逐、踢球、放風箏,即使言語不通,也不怕陌生,會邀請高仲明一起玩耍。高仲明坦言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少,只想相片能夠讓更多人看到,羅興亞人仍然需要國際的關注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