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羅興亞──「兩面不是人」的名字 重返家園是得是失?
坐上人蛇船,度過邊境納夫河進入孟加拉,歷經千辛萬苦奔往另一端,羅興亞人只為躲到一個安全角落。他們最初以為來到就有好生活,但沒有,進入難民營前,路上一片混亂,看到的都是破破爛爛的景象。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11月初到訪孟加拉南部的庫圖巴朗(Kutupalong)難民營,他向《香港01》分享探訪經歷。緬甸與孟加拉早前達成協議,計劃將逃往孟加拉邊境的難民遣返家園。對羅興亞人來說,是希望還是失望?
「我抱起了一名八個月大男嬰,男嬰體重很輕,男嬰和母親都生病,母親無法提供奶水,類似問題十分常見,不少孩子因營養不良致死。」孟加拉南部的庫圖巴朗(Kutupalong)是目前最大的羅興亞難民營,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11月初到訪該處,當地人員把他帶到一個荒蕪山頭,沙堆上插滿竹枝,代表每一個喪生的小生命。
逃難的羅興亞婦女中約有7%懷孕,但難民營的醫療措施不足,嬰兒出生、死亡率極高,加上逃亡時身體狀況轉差,近半孩子因而在難民營中病死,親屬連悼念的時間也闕如。趙煥明說:「一名男子的女兒剛在難民營中離世,但他還要生活,有其他家人要照顧,每天忙着排隊取物資,根本沒有時間去傷心。」
那兒一大片山頭搭滿臨時帳篷,範圍之大,走一個多小時都未見盡頭,衞生環境惡劣,難民三餐不繼,「人太多,60萬難民湧到同一個地方,變成世界最大的帳篷城市。」趙煥明說,白天有長長的人龍輪候領取糧食及基本物資,孟加拉政府安排了數千名軍警在營內維持秩序,「但難民營總會有壞人,晚上特別危險,他們擔心孩子被拐走。」
緬甸政府軍自8月下旬起,於羅興亞人聚居地若開邦與反政府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交火。緬甸政府稱,羅興亞人在當地製造「恐怖活動」,迫使軍隊出動反恐,更指武裝份子襲擊了30個警哨站。逃難者則指軍方放火燒村,濫殺平民,許多婦女遭士兵性侵殺害,更有小孩被斬首。關於緬軍有系統地屠殺羅興亞人的證據愈來愈多,聯合國及國際特赦組織分別作出警告,警告並不奏效,指摘緬軍正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然而,至今已有近60萬羅興亞人從緬甸逃往鄰國孟加拉,令孟加拉難民營情況失控。
孟加拉並非富裕國家,在資源緊絀下,隨時爆發人道危機。早前有報道指,孟加拉當局計劃在難民營推廣自發性結紮,鼓勵羅興亞人控制生育,解決難民營人口膨脹問題。然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對避孕議題一直有爭議,趙煥明表示:「羅興亞人一般都是大家庭,每個家庭平均有五至七個小朋友,我們想幫助難民,而不是強制難民做不想做的事。」
最大願望是平安回家
孟加拉政府亦通過一項2.8億美元撥款,決定將位於孟加拉灣內的巴山查爾島(Bhashan Char)改建成難民收容中心,暫時安置十萬名難民。然而這座孤島附近海域偶有海盜徘徊,綁架漁民索取贖金,人權工作者質疑島嶼生活條件惡劣,不宜人類居住,孟加拉用如此不人道的方式來處理難民問題惹爭議。
趙煥明說,除了派發物資,宣明會在難民營還設立「兒童天地」提供心理援助。他在營內教孩子畫畫時,留意到他們的情緒變化,部分人繪畫緬甸的學校、住屋和花草,這些都是他們記掛的回憶,但有的畫出火光熊熊的景象,像是家鄉的戰火,「小孩在逃難時可能目睹不該看到的東西,自然產生心理陰影,有母親對我說孩子睡得不好,經常發噩夢驚醒。」
「無論是小朋友或大人,問他們最大願望是什麼,他們都說最想回家,因為他們的田地、住屋和財物都在家園。但如果回去,前提是要平安。」趙煥明說道。這些逃出生天的羅興亞人,到了孟加拉卻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雖然獲得短暫的安全,卻失去了快樂,失去人性尊嚴。他們無時無刻想着遠方的家,但重返家園又是不是好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與孟加拉外長阿里(Mahmood Ali)上月23日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於兩個月內開始把羅興亞難民遣返回國。不過,在若開邦衝突中數百座村落遭夷為平地,如果孟加拉當局強行遣返羅興亞人回國,他們會被安置到何處?
衝突背後隱藏的另一個問題是羅興亞人所牽涉英國殖民的歷史恩怨,以及緬甸國內的族群鬥爭。羅興亞人認為他們的族群自七世紀以來便在若開邦生活,也是古時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的後裔。緬甸人則認為羅興亞人是英國在19世紀末的第三次英緬戰爭中,將緬甸納為殖民地後引入的大量孟加拉移民後裔,緬甸政府也稱他們是「孟加拉人」(Bengali),原居當地的若開族則認為他們遭到這些「孟加拉人」迫害。
在緬甸的羅興亞人現時超過100萬,自緬甸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限制羅興亞人的公民權、選舉權和工作機會,拒絕承認其公民身份。2012年起,若開邦的佛教徒與羅興亞人爆發宗教衝突,此後軍方對羅興亞的打壓變本加厲。羅興亞人的處境固然值得國際社會同情,但緬甸人由始至終對這個「非我族類」的族群充滿敵意。
儘管緬甸和孟加拉如今簽訂協議,讓羅興亞人重返家園,但如何確保他們回國後安全將是另一難題。聯合國難民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若開邦的情況未見改善,無法達到安全遣返的條件,「難民仍在逃亡,許多人遭受暴力、強暴和嚴重的心理創傷……大部分人的房屋和村莊也遭到破壞,沒必要回去。」
花一輩子爭取公民身份
羅興亞人重回國土,除了期盼局勢平安穩定,更渴望得到一份公民的身份認同。「我非常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但我們最需要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公民身份。如果我們沒有獲得公民權,寧死也不願回去。」18歲的羅興亞難民Nur Kamal對《半島電視台》這樣說。
根據緬甸1982年頒布的公民法,羅興亞人被劃成孟加拉人,屬於非法移民,亦不被緬甸政府承認他們的政治權利。這些年來,不少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以逃離在緬甸的嚴苛處境。但人口激增讓孟加拉社會不勝負荷,孟加拉與緬甸在1992年簽署備忘錄,拒絕批准羅興亞人的難民資格,並先後遣返他們回國。如今兩國政府重啟的遣返制度,框架正是按1992年簽署的協議作為基礎。
(節錄)
宣明會捐款途徑
1. 網上捐款
www.worldvision.org.hk/our-work/myanmar-bangladesh-refugee-crisis
2. 直接存入銀行戶口:
匯豐銀行 018-377077-002
恒生銀行 286-364385-003
中國銀行 012-883-0-002502-5
3.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香港世界宣明會」或「WORLD VISION HONG KONG」
*市民請將銀行收據或劃線支票連同個人資料寄回「香港世界宣明會簡便回郵69號」收(免貼郵票),信封面請註明「緬甸 - 孟加拉」難民救援。捐款可憑正式收據扣減稅項。市民如對捐款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394 2394聯絡宣明會捐助服務熱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請留意刊載於12月4日出版第8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