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騙案涉款39億元 警長助九旬翁保棺材本﹕騙徒會受法律制裁
【電騙/詐騙/猜猜我是誰/假公安】2022年本港發生的詐騙案數量急增,單計首10個月的案件宗數,已較前年同期約1.56萬宗急升至約2.23萬宗,升幅達42.7%,涉款已超過39億元,若以本港平均樓價800萬元計算,等同於487個物業落入騙徒手中,金額之高令人乍舌。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每日都接到懷疑受騙的市民來電求助,與騙徒鬥智鬥力,有警長形容與騙徒交手「就好似市民身邊嘅天使魔鬼在交戰」,絕非易事,但當看到市民被騙走全副身家、「棺材本」,作為執法者深感氣憤,「我哋市民辛辛苦苦用勞力換番嚟嘅錢,死慳死抵儲番嚟嘅錢,喺一個電話、一次網上交友不慎就一舖清袋」。強調警方會努力破案拉人,將騙徒繩之以法。
反詐騙協調中心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當值人員每日接聽市民求助或轉介,協助辨識是否遇騙及提供應對方法,過程要與時間競賽,殊非易事。警長梁啟昌指出,騙徒每日扮演不同角色,出招行騙時會遇到目標市民挑戰,並會從失敗及錯誤中學習,可謂經驗老到,懂得應對不同的質疑,然後利用大眾的弱點,例如刷單騙案利用貪念;網上情緣騙案利用事主的同情心、寂寞,亦會假意寄禮物去掀起貪心;假冒官員騙案則利用市民對內地法制不熟悉、怕權威,最終令人墮入騙局。中心人員要與騙徒鬥智鬥力,就像是市民身邊的天使魔鬼在交戰。
屢見市民痛失棺材本 警長﹕相當氣憤
過往曾有個案遭騙財後,疑不堪打擊而輕生。梁表示,作為執法人員,眼見有受害人慘被騙款,可能是全副身家、「棺材本」,感到相當氣憤,「我哋市民辛辛苦苦用勞力換番嚟嘅錢,死慳死抵儲番嚟嘅錢,喺一個電話、一次網上交友不慎就一舖清袋。」
騙徒扮兒子呃九旬翁全副身家 警揭發拘捕
他舉例曾處理過的一宗「猜猜我是誰」騙案,當時92歲老翁到銀行提取戶口內所有存款,銀行職員覺得可疑,於是致電反詐騙協調中心,中心人員與老翁了解後,得悉他較早前接獲自稱是他的兒子的騙徒電話,對方指轉了電話號碼,然後訛稱自己因醉酒鬧事而被警察扣留,需要10萬元保釋金。
人員了解情況後,便知道老翁遇騙,先安撫其情緒,並且聯絡其另一名兒子。然後與老翁所屬警區的特遣隊人員安排部署行動,引蛇出洞,待騙徒與老翁交收「保釋金」時候,將騙徒拘捕,老翁幸保不失。梁指,對成功破案拉人及幫助起回贓款感到鼓舞,「犯法嘅騙徒始終都係會受到法律嘅制裁。」
根據警方提供的數字,於2022年1至10月,警方共接獲22,309宗詐騙案件,較2021年同期的15,636宗增加6,673宗,即上升百分之42.7。2022年1至10月詐騙案涉款超過39億港元,當中升幅最多的騙案為網上求職騙案、電話騙案、網上投資騙案、網上購物騙案。
一機在手 騙徒在左近
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人士均有機會「中招」墮入騙局,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林沛恆解釋,騙徒主要用電話及互聯網去接觸市民,只要一(手)機在手,騙徒都有機會接觸到所有市民。加上普遍市民認為自己不會被騙或錯誤覺得騙案與自己距離很遠,因此慣性地忽略防騙訊息或對防騙資訊過目即忘。
此外,騙案涉及的損失金額相對龐大,林表示,由於市民對網上銀行的保安意識不足,輕易被電話騙案的騙徒套取網上銀行資料及密碼,轉走戶口所有錢外,甚至被要求借錢、賣樓籌錢等;而網上求職騙案中,騙徒會發放購物金額及佣金以博取受害人信任;網上投資騙案,受害人最初或會收獲小利,然後加大投資金額,最終招致大額損失。
他呼籲,市民需留意最新的防騙資訊,可以上反詐騙協調中心的網站 www.adcc.gov.hk。市民亦可以登記「騙案警示訂閱功能」,以電郵形式接收最新的騙案警示信息。市民亦可利用防騙兩大工具,包括提供24小時反詐騙諮詢服務的「防騙易18222」熱線;以及「防騙視伏器」,公眾遇到可疑來電、網購賣家、交友邀請、招聘廣告、投資網站,均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相關平台帳戶名稱或號碼、收款帳戶、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網址等,以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
市民如不幸遇上騙案,可以如何求助?
市民如遇騙徒,可與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聯絡,並可致電24小時反詐騙諮詢服務的「防騙易18222」熱線,更多詳情請按此......
有何途徑可認識防騙知識,並且知道新型騙案手法?
市民需留意最新的防騙資訊,可以上反詐騙協調中心的網站 www.adcc.gov.hk,更多詳情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