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災後澳門】沿海建築群易起風洞效應 港屏風樓反減風速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詹濟南指,風洞效應造成的破壞極大。(資料圖片/洪琦琦攝)

澳門千萬豪宅寰宇天下兩度抵受不住颱風吹襲爆窗,有工程師認為「千窗百孔」元兇為建築群形成「風洞效應」。資深驗樓師詹濟南解釋,形成風洞效應需具備三項條件,包括樓宇及附近建築物位置、玻璃窗面積等。以他記憶所及,本港暫沒有住宅樓宇的窗戶符合風洞效應條件。箇中原來,說來「諷刺」,只因香港的近海樓宇多為屏風樓,起了「擋風」作用,沒太多機會形成「風洞」。

1999年,颱風約克吹襲香港,灣仔稅務大樓多塊玻璃外牆被吹毀,政府文件四散街上。 (影片截圖)

香港屏風樓問題令風速減慢

詹濟南表示,以他記憶所及,本港目前的住宅樓宇暫沒有符合風洞效應的條件,原因是本港樓宇密集,產生屏風樓問題,而屏風樓則會令風速減慢,氣溫升高,較難產生因風洞效應而吹毀玻璃的情況。

港樓吹爆窗只因施工缺陷

過去香港也有出現颱風吹爆窗事件,2012年颱風韋森特襲港,藍灣半島逾30戶的窗戶被吹毀,但詹解釋,藍灣半島使用的玻璃窗較細,而且受影響單位多為中低層,不符風洞效應的條件,「正常越高層風壓越高,但佢爆中低層,嗰度爆係因為有施工缺陷,有啲玻璃窗裝之前係崩,受風能力就會打晒折扣」。1999年颱風約克襲港,灣仔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及灣仔政府大樓多塊玻璃外牆被吹毀,碎片及政府文件散滿一地。這次颱風天鴿亦吹毀中環恆生銀行總行數個玻璃幕牆,詹指若是因風洞效應造成的破壞會更大,這兩次的「爆玻璃」意外同樣或因施工缺陷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