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外地醫生紓緩人手荒? 梁卓偉建議可先促進公私營醫療分流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食物及衞生局早前發表本港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策略檢討報告,推算至2030年醫生及普通科護士將欠缺近2,700人,外界建議政府應輸入外地醫生紓緩短缺。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表示,本港醫生人手的確不足,但引入更多外來醫生前,政府應與業界建立互信,以及應先改善基層醫療及促進公私營醫院分流。
梁卓偉接受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時指,現時公立醫院醫生人手確有不足,但在引入外地醫生補充短缺,政府應與業界先建立互信及採取先易後難方式處理短缺問題,包括改善基層醫療或在公立醫院引入私家醫院的彈性工時制度等,他指現時推行的長者醫療券可減少病人到公立醫院求診,減輕壓力,建議可改善相關服務以促進公私營醫院分流。
梁卓偉亦指醫學界部份領域並非如報告所指人手過剩,他以藥劑師為例指,現時人手過剩,兩間大學的收生數目亦下跌三成。他表示社區藥房現只需員工人數至少三份二為臨床藥劑師便可,但如政府要求需要100%的人數,藥劑師人手日後亦會出現短缺。
早前有醫學界人士批評政府的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策略檢討報告,在收集數據過程不全面及有不足,令報告難以反映實況。梁卓偉指,報告內的技術評估及資料由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醫學院專家所做,屬第三者獨立調查而非商業顧問,認為當中無利益關係,故報告的獨立性及可信度值得肯定。梁表示外界就數據可有不同見解,「但唔應該質疑可信性」,但認為政府可解釋清楚為何選擇以現時的醫療水平推算十多年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