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長者照顧近百歲哮喘母親 批照顧者專線難即時上門支援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以老護老在香港愈趨普遍,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援照顧者措施,達到去年施政報告有關績效指標,不過仍有照顧者表示受惠有限。已屆77歲的伍婆婆需獨力照顧近百歲、患哮喘及認知障礙的母親,她指照顧者專線未能提供即時上門支援,又期盼政府能放寬照顧者津貼門檻。

有社工表示,照顧者熱線需配合足夠服務配套,而照顧者資訊網站對於長者而言較難使用,又建議政府投放資源發展鄰舍服務,如訓練同區、低收入家庭婦女以服務長者。

+3

施政報告2023・專頁|措施懶人包 派錢生育 樓市減辣 李家超KPI

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附件列出為指定項目訂立了110個指標,包括有關加強支援照顧者的績效指標(KPIs),例如把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把每月津貼額由2,400元增至 3,000 元、為照顧者提供一站式資訊網站和熱線服務,以及增加暫顧服務。政府上月舉行「齊撐照顧者行動」起動禮提及有關措施,並已逐步落實,一站式資訊網站則於下月推出,最終達到所有的績效指標。

七旬婦照顧近百歲母親 24小時守候難以熟睡

住在石硤尾邨公屋單位的伍婆婆,今年77歲,曾兩次中風及患有三高,仍需獨立照顧患哮喘及認知障礙症的96歲母親。伍婆婆家門的把手,綁著一根紅色尼龍繩,還掛著一條小丑魚鑰匙扣。她指紅繩是母親主動綁上的,以辨認家門,而小丑魚鑰匙扣則是伍婆婆後來加上的。

伍婆婆的母親靜躺在一張雙層床的下床鋪,露出瘦削的雙腿。床前擺著一台氧氣機,接駁她身上的鼻喉管,床邊牆上則掛著各式藥油,「真係藥房都冇咁犀利。」

家中的掛曆,有她記下母親何日何時要複診、看中醫的備忘,一張張的覆診文件夾在月曆前後。月曆旁的木架上整齊疊滿十多個盒子,並貼上標籤分類,有母女二人每天要服用的藥物、止咳藥、糖尿機、抽血儀器等。

伍婆婆的丈夫與兒子均因癌症去世,親戚也寥寥無幾。她自稱「24小時照顧者」,時刻守候在母親身邊照顧她,「即係佢幾時醒、幾時食、沖涼、去廁所、換(尿)片、全部一手一腳都係我做嘅。」只有當母親入睡,伍婆婆才會睡,一旦聽到聲響,便要立刻起身看顧母親,一直難以熟睡。

伍婆婆指,母親很愛乾淨,如先前還能自理的時候,一日要洗澡三次,甚至夜晚睡到出汗時也會洗澡。如今,這些全由伍婆婆協助她。由於母親患有認知障礙,失去對時間的概念,食不定時。除三餐外,只要母親一喊肚餓,伍婆婆便會為她沖奶粉。

母入院近一個月 每天奔波送飯

伍婆婆指母親因哮喘在上月中凌晨入院治療,直至本月11日才出院回家。母親在家中需要使用氧氣機,伍婆婆不時要留意母親有否誤拔喉管。在母親住院期間,伍婆婆每日中午及晚上都到醫院探望母親,帶著親手煮的湯和飯菜。來往菜市場、家中及醫院,伍婆婆比平日更加辛勞,曾經回家後連鞋子也忘記脫掉便直接躺在床上。

四個月內跌傷頭四次

雖然是24小時照顧者,實際上難以每分每秒守候在側。伍婆婆有時外出買菜,雖然提醒了母親不要主動起床,但仍無法避免意外。有一次,母親不慎跌倒令肩部脱臼,拼命大喊,有鄰舍致電通知伍婆婆回家。她帶母親到醫院檢查及做物理治療無果,再轉向跌打醫師求診。伍婆婆指,每次看診費要450元,直至囊中羞澀,醫師體恤她們並豁免費用,甚至免費治好伍婆婆的身體勞損,她才能將榻上的母親扶起身。

伍婆婆表示,母親行動不便,基本上除了去廁所、吃飯會起身,大部份時間都躺在床上。母親每次去廁所時,均需有輪助行架輔助行走,亦需女兒在旁扶持。她透露,今年一至四月,母親每月都在家跌倒一次,共計四次,而且每次都傷及頭部,需要縫四至六針。

從床上坐起的動作本是簡單,但對於伍婆婆的母親而言,並非易事。母親需要用雙手拉著懸在雙層床上鋪板的繩子借力而起,再靠伍婆婆彎腰將她扶起身,易傷腰部。不過伍婆婆指,有社協組織替她購買一張約3,400元的床墊,提升床的高度後,母親只要拉繩子助力便可起身,免去伍婆婆彎腰之苦。

伍婆婆因最近母親病情不穩而未能去教會,「特別而家咁樣,我半步都離唔開佢。」話及此,伍婆婆眼眶禁不住濕潤了。(余俊亮攝)

伍婆婆與母親均有宗教信仰,伍婆婆以往每逢周末都會參與教會活動,不過她稱最近母親病情不穩而未能去教會,「特別而家咁樣,我半步都離唔開佢。」話及此,伍婆婆眼眶禁不住濕潤了。

作為照顧者,伍婆婆表示很辛苦、壓力很大。

期盼放寬照顧者津貼門檻

政府將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不過伍婆婆因正領取綜援,不符合領取照顧者津貼的資格。母女靠二人領取綜援共10,000元生活,伍婆婆表示,單靠綜援金不足以開支,特別是醫療費、藥費等。如母親這次入院近一個月,她花費了6,000元為母親買藥品和食物等。伍婆婆希望能獲得照顧者津貼,理想是每月能獲得3,000元補助,但不論金額多少,都可作安慰:「畀十蚊你,我都去買粒糖食下,『哦嗰粒糖係甜嘅喎』,咁你當三歲嘅細路仔嚟氹我哋。」

照顧者專線未提供即時上門支援

政府設立照顧者專線,伍婆婆曾經致電專線,卻指無法獲得及時支援,「三更半夜我打電話,我阿媽咁樣咁樣,你派個人嚟幫下我,或者同我去睇醫生(陪診)。」她得到的回覆是轉介她到日間服務中心等,未能提供即時上門支援。另外,政府下月將推出照顧者資訊網站,但未必適合不熟習上網的伍婆婆,「一啲都唔識(上網),我用電話就係打出打入,人哋教我WhatsApp咁咪又WhatsApp下,影下相,就係咁多啦。」

社工阮姑娘認為政府推行的照顧者熱線要有相應的服務配套及名額足夠,才能真正幫助到照顧者。(余俊亮攝)

照顧者熱線需配合足夠服務配套 長者上網難

負責跟進伍婆婆個案的社工阮姑娘,認為政府推行的照顧者熱線,能發揮情緒輔導及介紹服務資訊的作用。不過,她指相應的服務配套及名額足夠,才能真正幫助到照顧者,有些服務如暫托宿位支援的申請程序需要加快。至於照顧者資訊網站,她表示對於弱勢、教育水平較低的長者,接受這些資訊會有困難,相信面對面的服務會較好。

照顧者津貼門檻過高

至於照顧者津貼恆常化,她表示因門檻未放寬,如領取緊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及在五年前輪候長期護理服務等,令基層、有經濟需要的照顧者無法申領。她指照顧者不論醫療、保健的支出龐大,又因體弱長者或殘疾人士看醫生或覆診時往往需要乘搭的士,故交通費開支亦大,變相增加照顧者壓力。

建議參考鄰舍服務 訓練同區婦女服務長者

她表示,有社協機構推出長者社區保姆計劃,建議政府參考及投放資源給地區機構,幫助發展鄰舍之間的服務,因照顧者很多時候需要的是緊急支援。例如由地區機構訓練同區、低收入家庭的婦女,彈性提供不同服務予有需要的長者及照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