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社區願景 「矜憫為懷」三十載
大家很常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簡稱作「東區醫院」。醫院的全名很長,其實代表著當年包括港島東區居民在內,很多人爭取多年的社區願景,亦延續著舊那打素醫院的百年院訓──「矜憫為懷」。
在東區醫院投入服務前,港島東的交通不及現時那麼方便,交通經常堵塞,很多區內居民要跨區看病,即使發生大型車禍或事故,亦只能送傷者往中西區的醫院。所以,東區醫院建成並於1993年10月15日逐步投入服務後,可謂改變了居民生活,為病患者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撰文: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行政總監蘇潔瑩醫生
三十年過去,東區醫院見證著社區變化,加上醫院同事的努力,與病人、照顧者,以及多個社區夥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感情。然而,這種見證並不單單是坐落於山上「觀察」著山下變遷,而是一同成長、一同進步。
醫院成立初期,除開展二十四小時急症室和各個專科服務,我們很早已明白到創新科技能為醫療服務和醫護人員培訓帶來莫大效益,於是在1995年已成立了醫院管理局內首個微創外科訓練中心。
隨後繼續因應不同醫療服務和病人的需要,引入更多新科技和系統,包括早年引入的「速涼」高科技食物處理系統、專科門診新症預約分流系統、成立亞洲首個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及全球首個機械人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等;後來有近年醫院管理局的首間高壓氧治療中心及複合式手術室等。當中還有很多很多,未能一一詳列。
醫院歷年來具突破性的服務發展眾多,這或許源自於各個醫院部門長久培養出來的創新精神。創新不論大小,可以是上述的大型醫療系統,亦能夠是病房內的小智慧。我們明白不能因「當刻滿意」、「病人當刻已覺足夠」,或心存一種「一直沿用的方法就已經是最好」的想法,而僅僅保持著「滿意就好」的安於現狀的思維。
作為港島東區內的大型急症醫院,我們需要為不同類型病人提供全面專科服務。面對著人口老化的嚴峻挑戰,我們更與社會一起跨越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及持續三年的2019冠狀病毒病兩大疫情,能夠讓病人和照顧者得到他們滿意的醫療服務,身為醫護人員固然開心;然而,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在這些「滿意」之中找到可以進步的地方,在「滿意」之上獲得「更好」,繼續好好運用創新科技,實行智慧醫療,造福市民大眾。
這正正貼合今年東區醫院成立三十周年的主題──「矜憫為懷三十載,嶄新智慧創未來」。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