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新生停收廢膠 環保署:股東出現商業問題 或循法律途徑跟進
「綠在區區」指定回收商「碧瑤」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廢塑膠處理設施「塑新生」,4月初通知環境保護署,逐步暫停接收處理廢塑膠。環保署署長徐浩光指,據其了解,「塑新生」股東之間出現商業問題,已要求租戶「碧瑤」盡快處理重新回收,否則政府會循法律途徑跟進。
廠房去年1月開始運作 兩個月前停產
佔地6,500平方米的「塑新生」為本港首個大規模準食品級塑膠回收設施,由「碧瑤」向政府租地設立,主要處理1號PET膠樽,廠房於去年1月開始運作,但於兩個月前停產。
環保署署長徐浩光今日(26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會會議表示,據其了解,「塑新生」股東之間「自己有啲商業問題」,已敦促租客盡快處理,重新進行回收工作,「如果佢哋唔能夠達到佢嘅要求,我哋會循法律途徑去跟進呢一件事件,希望佢能夠盡快恢復履行佢哋喺回收膠方面嘅責任。」
環保署早前回覆查詢指,知悉「塑新生」可能出現營運困難後,曾多次與碧瑤及塑新生的股東聯絡,以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環保署亦已去信要求碧瑤盡快恢復廠房運作,避免影響回收運作,否則環保署可按租約要求,對持續停止運作的租戶採取合適行動。
署方指,據了解該廠房現時尚未回復正常運作,而事件只涉及塑新生股東之間的商業考慮,本署正按租約條款跟進。
環保署表示,現時除塑新生外,香港仍有不少本地回收商回收及處理飲品膠樽,並將其製成塑膠碎片或膠粒等再生原材料,讓塑膠循環再用。據署方了解,他們的處理能力應足以額外吸納現時所有運往塑新生處理的飲品膠樽。環保署表示,會密切留意塑膠回收業界的情況,以確保本地有足夠回收處理廢塑膠樽的能力。「綠在區區」營辦團體將收集到的塑膠交予本署「塑膠回收先導計劃」承辦商或本署確認的私營回收商在本地循環再造。現時「綠在區區」並無直接將廢塑膠送到塑新生,而「綠在區區」的塑膠回收服務亦未見有受到任何影響。
環保團體:廢膠樽回收率低致「塑新生」停產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早前表示,「塑新生」停產的其中主因是香港廢膠樽回收率低,供不應求。按照租約協議,頭兩年的回收及處理量為平均每日約15公噸,最終增至約30公噸,惟「塑新生」今年第一季平均每天只接收及處理約10噸,與15公噸的目標還差三分之一,4月平均處理量跌至1公噸,違反合約要求。
綠惜地球指,缺乏法規支撐下,膠樽回收及再造市場仍將面對「塑新生」的窘局,促請「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盒生產者責任計劃」以國際行之有效的「按樽制」取代「回贈制」,透過至少1元的押金安排,有望達至70%的回收率。
▼紙包飲品盒回收商喵坊 Mil Mill遭逼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