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6年前報告提40項建議逾半未落實 委員促加快公私協作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謀殺案令社會再度關注精神健康支援是否足夠,港府2017年4月曾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時隔6年,報告提出了的40項建議,至今只有17項已落實。

荷里活廣場謀殺案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將於後日(9日)舉行會議進行討論,並向政府提供意見,以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委員會委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指,在未落實項目中,醫管局制定就精神病患者的特定公私營協作計劃最迫切,減輕公院壓力同時令患者可以得到適當治療。

她又批評,即使部份已落實的措施,如醫管局個案經理計劃,個案經理對康復者見面的時間愈來愈短,甚至以電話取代會面,直言情況不太理想。她認同有需要加快落實六年前報告的建議,在成人及長者的精神支援更需要進一步檢討及提出具體建議。

本港對精神科病人的社會資源一直不足。(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醫管局正檢討「有條件釋放」 曾使用暴力的病情穩定者在特定條件下可出院

港府2017年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提出40項建議,以加強本港整體精神健康服務。六年過去惟建議落實情況仍緩慢,截至2021年11月30日,僅有16宗措施已落實,包括定期進行流行病學研究、舉辦全港性和針對性的公眾教育活動,以及下降醫管局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至約1:40。

醫務衞生局最新口頭回覆查詢時指,除了上文所提到已落實16項建議外,局方了解醫院管理局已就「有條件釋放」機制展開檢討,即為協助曾有刑事暴力行為或有使用刑事暴力傾向的病情穩定病人,在特定條件下出院。換句話說是落實第17項建議,強調是在近日鑽石山發生的不幸事件發生前已展開檢討。

上述17項落實措施中,包括定期進行流行病學研究、舉辦全港性和針對性的公眾教育活動,以及下降醫管局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至約1:40;而處於落實階段的則有18項,分別為在2018年度推出一般精神病個案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增加醫療人力供應及加強培訓等;而待進一步審議的則有6項,當中包括加強醫管局的專科服務能力及時重新檢視社區治療等。

至於仍處於落實階段的則有17項,分別為在2018年度推出一般精神病個案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增加醫療人力供應及加強培訓等;而待進一步審議的則有6項,當中包括加強醫管局的專科服務能力及時重新檢視社區治療等。

+16

成人及長者精神支援需進一步檢討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解釋,過往委員會較關注兒童及青少年有關的政策,至近年才陸續推行成人有關措施,故部分措施至今仍在商議當中。她認同,有需要加快落實相關進度,而事實上相關檢討報告已在六年前發表,認為成人及老年相關的精神支援,需要進一步檢討及提出具體的建議。

她亦指,未落成的建議中最迫切要加快推行的為醫管局公私營協作計劃,以減輕公院的壓力。她補充,醫管局現行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中雖有包括精神病患者,惟相關規模極少,且非由精神科專科醫生負責醫治,認為醫管局有需要制定就精神病患者的特定公私營協作計劃。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資料圖片)

個案經理與康復者會面時間愈來愈短

除此之外,她亦表示,即使部分已落實的措施,如醫管局個案經理計劃,雖然近年來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已有下降,但過往收到有康復者及其家人反映,個案經理對康復者會面的時間愈來愈短,甚至會約患者覆診後在門診外見面取代家訪,「好似匆匆忙忙,趕住去下一單咁。」她直言,現時情況不太理想,醫管局有必要審視相關計劃在何處出了問題,「本身想下降比例就係為咗想質量好啲,依加下降咗比例反而仲差咗。」

就相關事宜,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局方自2021年起擴展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陸續在不同專科引入「共同醫治模式」,包括內科、骨科及精神科。

上年公私營協作擴展至精神科

由於該計劃於上年度才正式擴展至精神科,醫護人員正陸續識別合適轉介的病人,亦需時向合適的病人解釋計劃詳情,並讓他們理解於社區由家庭醫生跟進其情況的好處。醫管局會密切留意有關計劃的推行進度及成效,而有關計劃並沒有就個別專科訂立服務配額限制。

醫管局重申,會配合政府政策,檢視現時提供予精神科病人的治療、康復服務和流程。(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本年度冀降低個案經理與病人比例至1:40

至於個案經理方面,截至今年3月31日,醫管局共有430名個案經理為個案管理計劃下約18,100名患者提供服務。現時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由過去約1:50,下降至約1:41。醫管局會在2023/24年度增加6名個案經理,並將繼續降低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目標是達至1:40的比例。

醫管局又指,每名個案經理所處理的個案數目不同,個案量亦視乎不同因素而定,包括每名病人的需要、風險和能力,以及相關個案經理的經驗。醫管局會定期檢視每名個案經理的工作量,以及他們所支援的病人的進展及需要。

醫管局重申,會配合政府政策,檢視現時提供予精神科病人的治療、康復服務和流程,以期進一步優化精神科服務;亦會與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和其他精神科服務相關的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探討如何以更加綜合、安全和全面的方式應對本港精神健康有關事宜。以及因應社會對精神科服務的不同需求,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合適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