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廣場兇案|精神科穩定新症排期逾年 港大教授:不可接受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周五(2日)發生的謀殺案,疑兇是一名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觸發部份人對隨機殺人憂慮。特首李家超表示,已要求醫務衛生局與醫管局會檢視精神科治療、康復服務及流程,以進一步優化。

翻查資料,精神科穩定新症各聯網排期由55至95星期,即約一年至一年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表示,情況不可接受,因相隔時間太長,容易出現病情惡化情況。他認為醫管局應加強公私營合作計劃,分流患者至私營機構,以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市民協助救援傷者▼

+2

李家超今午(3日)宣布,政府將加強四方面工作,包括要求警方加強市區巡邏;醫務衞生局與醫管局會檢視精神科治療、康復服務及流程,以進一步優化;醫務衞生局盡快召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探討應對本港精神健康事宜及提供意見;社署亦會強化社區支援服務,通過24間精神健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加強服務。

穩定新症排期55至95星期才可見醫生

翻查資料,本港對精神科病人的社會資源一直不足,截至3月31日,過去一年醫管局精神科穩定新症各聯網排期由55至95星期,雖然並非所有專科門診中最長,但仍要等上約一年至一年半,才可以看症。陳友凱認為相關情況不可接受,因相隔時間太長,容易出現病情惡化情況。

你要個抑鬱症病人自己喺灰暗嘅世界到等一年,係完全唔可以接受。
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

陳又指,即使等到可以見醫生,惟醫生看症的時間短,每位病人可能只看數分鐘,惟卻要等上好一段時間才可以再覆診,變相醫生難以洞悉到病人的病情是否已有惡化,「因為精神科好講透過對話溝通去了解病人嘅情況。」

本港精神科醫生流失率達7.0%

另外,據醫管局數字,近年來精神科醫護人手流失亦嚴重,截至2022年12月31日,精神科醫生流失率達7.0%,而護士流失率為8.5%。截至2022年12月31日,精神科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分別有385、2,981及662人,數字與往年相若。

以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精神科醫生與人口的標準比例為1:10,000作比較,香港現時比例約為1:20,000,大幅落後於世衞標準。與此同時,接受公營醫系治療的精神病病人卻大增,由15/16年度的228,000萬人,至本年度增加至293,000人。

促醫管局加強公私營合作計劃 分流患者至私營機構

陳友凱認為,人手問題是社會對精神科支援的核心問題,醫管局應要有計劃去填補相關的空缺。他又指,醫管局亦應加強公私營合作計劃,分流患者至私營機構,以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港大臨床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資料圖片)

另一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員、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亦指,據其了解,醫管局近年有開展的專科門診的公私營協作計劃,亦有轉介穩定的精神科病人至私營醫療接受治療,惟相關規模極少,且沒有時間表及計劃擴大相關項目,認為局方有必須就相關議題設立時間表及目標。

另外,社聯早前推出「港講訴Time To Heal」,以支援因社會事件、疫情心理及精神受創的人士。被問到認為政府是否應同樣恆常化設立類似計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表示,認為相關計劃有助市民願踏出一步去接受心理治療及精神科醫療評估,認同政府可參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兩人均指,在此次事件,委員會會檢討涉案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否有任何地方可以在醫療系統或社會層面上做得更好,重申相關案件是個別例子,呼籲市民不要因此事而歧視精神病患者,因此對社會並沒有好處,反而令問題持續惡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今午亦已發聲明呼籲市民停止傳播事件的相關短片和圖片,並持續留意自己和身邊人的情緒狀況,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醫管局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檢視現時提供予精神科病人的治療、康復服務和流程,以期進一步優化精神科服務;亦會與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和其他精神科服務相關的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探討如何以更加綜合、安全和全面的方式應對本港精神健康有關事宜;以及因應社會對精神科服務的不同需求,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合適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