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心臟移植受贈者:簽個名 因為有機會需要器官嗰個係你
飛機工程師曾永鏗25年前植入了心臟除顫器,隨着年紀增長心臟功能變差。60多歲時需要換心臟,等合適心臟過程中醫生曾判斷再過7個月,身體狀況就會變為不適移植心臟。他在等心過程十分辛苦,「喺度諗緊條路點行,因為當時嘅情況個心捱多一年都未必得。」
幸好等待一年左右便有合適的心臟供移植,曾永鏗形容是「死過翻生」經歷。對於近月有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他認為市民顧慮太多,「簽個名,因為有機會需要器官嗰個係你。」
香港器官捐贈數目一直不高,近月更因政府擬落實與內地建立跨境器官移植機制,有人呼籲已登記器官捐贈人士取消登記。近半年有5,785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但半數根本未曾登記,醫務衞生局指不尋常,特首李家超下令執法部門調查。
心臟受贈者曾永鏗任職飛機工程師,約25年前突然暈低後,發現心律不整,其後植入心臟除顫器,但隨着年紀增長心臟功能變差。他形容最辛苦的時候無法安眠、呼吸不暢順,甚至無法下床,要太太扶起身落床,「嗰時好似等死咁。」
曾永鏗指,等心過程十分辛苦,「喺度諗緊條路點行,因為當時嘅情況個心捱多一年都未必得。」加上當時已達60多歲,等心過程中醫生曾判斷再過7個月,身體狀況就會變為不適移植心臟。
幸好等待一年左右便有合適的心臟供移植,他形容是次為「死過翻生」的經驗,對於近日有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他認為市民顧慮太多,「簽個名,因為有機會需要器官嗰個係你。」他表示,香港等候不同器官捐贈的病人甚多。
如果人始終要走,入面嘅內臟仲係活生生、可以用,點解唔可以pass on (傳)畀二個人。
另一位心臟受贈者馬暢初約七年前因為不適求診,被診斷出心臟功能只剩下三成。雖然當時可以正常工作,但上落樓梯會喘氣,更有可能隨時暈低。 等待一年多後在57歲獲移植機會。
他在換心手術後,感覺十分良好,「覺得自己行啱咗一步。」他表示,捐贈者幫助的是並非只是而是病人的家庭、朋友圈,站在病人的角度看,他們好需要捐贈者的無私。
只要大家設身處地諗一諗,如果你係病人,你需要嘅係乜嘢。
現有80人等候換心
葛亮洪心臟內科病房經理鄭嘉恩表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等候心臟人數達80人,但由遺體捐贈的心臟只有3個。她指,礙於心臟捐贈除了需要血型吻合外,身高、體重等亦為考慮因素,令每一位病人的等候時間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