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暴動】紀錄片《消失的檔案》惹老左反撲 守護真相起波瀾
六七暴動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公映近兩個月,一份又一份四散的珍貴紀錄,包括從未曝光的中共要員筆記,50年前幕幕重要場面現於眼前。導演羅恩惠多次形容影片是「新聞界送給香港的禮物」,卻有六七參與者觀後表現激動,堅持反英抗暴無罪。
老左陸德成質疑自己的訪問不被重視,導演羅恩惠則澄清沒有正式訪問陸。她指30多場放映會中,遇到的「六七經歷者」不止來自六七動力研究社,其中包括為暴動感到痛苦的人。六七歷史,不屬於一小撮人。
歷史的空白,令資深傳媒人羅恩惠戚戚然。搜集資料、編輯,然後因為一本筆記將先前的工作推倒重來,她花費四年,《消失的檔案》正式公映。年屆七旬的「六七動力研究社」副社長陸德成觀後感到不快,當場指羅無視前因,他聲稱第一個炸彈落在觀塘警署,時為1967年7月9日,皆因此前有10人被警察打死,故炸彈狂潮的起因乃當年警察無理執法。
他口中被警察打死的人,包括在6月24日邵氏片場工潮中因「藏有煽動性標語」被捕、後來扣留於黃大仙警署時,被打至前後9節胸肋骨斷開,右腎爆裂,共24處傷痕,然後在法庭拘留所死亡的李安。事後三名被告張錦賢、陳文清及張英奇被判誤殺罪名成立,張錦賢入獄8年,陳張二人各入獄6年。不過至翌年1月,因證據不足,三警上訴獲判無罪。
左派指控警察執法粗暴,陸德成稱,第一響炮落在警署。不過,翻查資料顯示,1967年7月9日翌日,不論右派報章《工商日報》,甚或左派報章《大公報》均沒有所謂「觀塘警署炸彈案」的報道。吊詭的是,反而在同年7月12日炸彈(報稱魚炮)轟大埔鄉事委員會翌日,才見《大公報》一篇由「觀塘區一群愛國居民」所寫的來論,繪影繪聲稱聞「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又形容「一群群黃皮狗(華裔警)棄門而逃」。有關「觀塘警署炸彈案」的文章既非報道,左報亦不如「大埔鄉公所炸彈案」般反應迅速,可信度成疑。
1967年6月,一名中共要員制止一批武器到港。吳荻舟,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中共派駐香港最高領導人之一,負責中共統戰活動,後來回京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就香港種種向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秘書錢家棟匯報。6月尾,有人以華潤公司總經理名義訂購的700打甘蔗刀,已運到深圳,但由於吳荻舟未搞清用途,遂截住不容來港。700打,即是8400把。如果用於遊行示威,加上持槍警察鎮壓,後果不堪設想。
陸德成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如《消失的檔案》所述均是事實,但是片面「反映佢(羅)想要嘅事實」。他不滿羅恩惠訪問他的片段一句不錄,反問「係咪我講嘢冇價值?」就此,羅恩惠強調沒有訪問過陸德成。她解釋製作組用攝錄機記錄訪問內容,「傾偈」不等於訪問。
暴動期間失去父親 對土共懷著一輩子的恨
六七暴動歷時半年,香港市民經歷宵禁、騷動,甚至炸彈襲擊,是港人的傷痛。《消失的檔案》30多場放映會,觀眾成千上萬。《香港01》記者到過其中3場,均座無虛席,部分觀眾對影片所述的香港感觸良多。其中一場,一名白髮持拐杖的女士,一邊看一邊念念有詞,放映後拉著羅恩惠訴說半世紀的痛苦。
Catherine在暴動時只得15歲,她家庭作坊製造咳藥水,父親每天要由筲箕灣前往港九各處向藥房送藥。父親有心臟病,暴動期間每天乘電車送藥都膽顫心驚,生怕受左仔襲擊。Catherine說,父親的公司包內,藏著一把刀。就在暴動那年,父親送妹妹上學後,送藥途中在恐懼中逝世。Catherine被迫停學維持生計,對土共懷著一輩子的恨。
對於有關「老左」隱惡揚善的指控,陸德成反應甚大「幾時有唔認(左派策劃動亂或放炸彈)?」但講到50年前的8月20日北角清華街,一對分別8及3歲小姊弟黃兆勳和黃綺文被炸彈炸死,陸卻強調這是連嫌疑犯都未有的「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