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病假紙帶給你的「安全感」
今個星期是醫管局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即俗稱電子病假紙)的第一個星期。過去兩天我已急不及待向前線同事「收風」,探聽一下市民對電子病假紙的反應與意見。同事不約而同向我引述病人常用的一個詞語,就是「安全感」。
「醫生,始終拿著紙本病假紙更有安全感呀!」
「雖然我有使用HA Go,但我還是想要實體病假紙啊,有紙在手,較有安全感。」
「醫生人手簽名好像比電子簽署更有安全感啊……」不少病人的意見都離不開「安全感」。
誠然,無論是哪一種新措施,但凡推出初期,總需要消化期、適應期。大家只要清楚了解電子病假紙的好處,慢慢適應下來,就會明白電子病假紙相比傳統人手簽署的病假紙,反而更能給予大家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撰文: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
我明白不少人對「實體」有一份執著,例如有朋友始終鍾情看實體報紙多於電子報,有朋友依舊會打印照片、翻看實體相簿,而不喜歡看電子相簿。有部份病人始終喜歡拿著實體病假紙,甚至覺得醫生鐵劃銀鉤的人手簽名相比電子簽署更為實在、真實。
我們會耐心向病人一一解釋,推出電子病假紙初期,醫管局仍會「電子」與「紙本」雙軌並行,所以不用擔心沒有實體病假紙;反而在獲得紙本的同時,HA Go個人帳戶亦會有電子版本的病假紙。病人獲得的是多一份「安全感」。
電子病假紙儲存於HA Go帳戶長達兩年,假若不幸遺失了紙本病假紙,市民可隨時登入HA Go下載、分享或列印病假紙。接受遙距診症的病人也不用等待醫院或門診郵寄病假紙,甚至為了急於拿取病假紙而要親身往返醫院折騰一番,只要安坐家中拿起手機登入HA Go便能輕鬆取得病假紙。這種便利就是一份「安全感」。
至於醫生簽署,有部份病人對人手簽署有一種固有的「依賴」,覺得人手簽署才是最真實。隨著科技發達,不但醫生證明書,很多類型的文書都已採用電子簽署,電子簽署與人手簽署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僱主如有需要,可以掃描電子病假紙右上角的二維碼,輸入員工姓名及病假日期,便能核實病假紙是否由醫管局發出,過程安全妥當。只要清楚這些運作要點,就能明白電子簽署及電子病假紙帶給大家的一份「安全感」。
經各個聯網的前線同事努力向病人介紹和解說後,我們樂見病人對醫管局新推出的電子醫生證明書普遍反應都十分正面。最重要是能透過電子病假紙,讓病人獲得更良好的診症體驗,提升病人的滿意度。
醫管局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是為了配合政府以科技提升公營醫療服務質素與效率的目標,是發展智慧醫院的重要里程碑。電子病假紙不但讓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及公立醫院診症的病人受惠,同時亦惠及接受遙距診症的病人;配合即將推出的送藥服務,更能進一步完善整個遙距醫療流程。
我們十分重視病人意見,在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後,醫管局會不時收集市民意見及檢討,務求完善電子病假紙的整個運作流程,及至推動智慧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向每一位病人提供一份切切實實的「安全感」。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