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大埔區急症服務的變遷
這是兔年筆者在本專欄的第一篇文章,先恭祝大家身體健康,「兔」氣揚眉!
相信不少市民都會趁新春行大運,大埔是其中一個好去處。這裡除了有林村許願樹,亦有水碧山青、歷史悠久的景點和各式各樣的美食,大街小巷好不熱鬧。熟悉這區的舊街坊都知道,大埔一九七九年發展成新市鎮,到九十年代中期更進一步填海,發展更多基建和房屋設施,現時人口已躍升至超過三十萬。
撰文: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鍾健禮醫生
醫療配套方面,早年大埔區病人如果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便要跨區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現時除了有提供急症住院服務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外,亦有大埔醫院提供復康療養服務,共同守護大埔區居民的健康。
過去大埔區急症服務,主要由大埔賽馬會診療所急症室提供。直至那打素醫院於一九九八年四月開展二十四小時急症服務後,大埔賽馬會診療所的急症室才退下火線。大埔區急症服務亦踏上新的里程碑。
聽一些醫護前輩所說,舊式鄉村診療所充滿人情味,部分醫護人員更與村民稔熟、有傾有講。過去大埔區以鄉郊為主,人口亦沒有現在般稠密,大埔賽馬會診療所的急症已足以應付需求。但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發展,設施相對簡單的診療所急症室,已不能應付需求。就以救治突發事件的傷者為例,過去大埔區發生突發事故,傷者會先被送到大埔賽馬會診療所急症室,經初步治理傷勢後,會由救護車轉送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投入服務後,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大埔區肩負著救急扶危的重責。急症室由初期只配備較簡單的設施,到後期陸續增設診症室、急救室及小型手術室等,大大提升急救能力。急症室其後亦陸續增設淨化中心,為受化學品污染病人提供清洗及治理。那打素醫院位處大埔工業邨附近,萬一工業邨內發生嚴重化學品意外,病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合適治療。
為了應付大埔區人口不斷增加及老化的服務需求,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於二零二零年展開擴建工程,在急症室對開空地擴建新範圍,提升急症服務空間。今年二月初,急症室已完成第二階段擴建工程,並同步進行第三階段工程。擴建後的急症室大大提升了治療急症病人的能力。
新增設施包括備有負氣壓的急救室,可以第一時間為患有經空氣傳播疾病的病人進行急救。急症室的擴建範圍亦增加了診症室、病格、小型手術室等;病人等候區空間亦得以擴充;淨化中心由戶外遷往戶內,方便有需要的病人,在淨化除污後可以立即接受治療。整個擴建工程不單增加了急症室的空間,有助提高急症室服務量,同時建立更安全及無障礙的臨床環境,以應付需求增長,提升服務質素。
過去無論遇上不同挑戰,以至持續數年的新冠疫情,急症室同事都不分晝夜站在最前線,守護病人健康。作為一位急症科專科醫生,我深深明白急症室如何竭力為醫院把關,醫護人員都表現出卓越及無私精神。
過去數十年,大埔區的急症服務出現不少轉變,由過去簡單的大埔賽馬會診療所,到今天那打素醫院具規模的急症服務,經歷了不少變遷。在未來日子,那打素醫院團隊會繼續秉持矜憫為懷的服務精神,與不同社區伙伴通力合作,令大埔區急症服務發展更臻完善。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