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兩地工程文化差異 業界應齊多唱好香港以吸人才

撰文:源栢樑
出版:更新:

本港未來工程量料陸續上升,如兩個數以億計的十年醫院發展計畫、造價達數千億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項目等,惟工程界卻面對長期人手短缺問題。筆者早前赴愛爾蘭參與國際工程會議時,順道到倫敦與當地本港學會在英分會會員及年青見習工程師交流,部分曾考慮在畢業後回港就業。
不過,他們對於兩地工程界文化有不同考慮,如於本港工作雖然整體薪酬水平會略為優勝,工作較規範化,在當地工作則較自主,講究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但現時英國通脹加劇及高昂能源使費,或影響他們未來長遠發展的考慮。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本港不少大型工程項目將陸續上馬,除了醫院、房屋、基建設施,造價高達約6,000億元的中部水域大型交椅洲人工島工程、部分鐵路新項目或支線項目亦正籌劃中,可是工程行業內,尤其有個別專門界別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問題,故政府及業界一直為增加未來工程人手做好宣傳及推廣工作。除了加強在中小學進行教育推廣撰修工程學科,業界亦繼續推進與海內外專業團體達成互認協議,冀藉此吸引更多內地或海外專才來港就業工作。

筆者去年底前赴愛爾蘭參與國際會議,順道到倫敦探訪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分部的成員。因疫情關係,近數年本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均無法按傳統親身到當地簡介其任期內學會的主題工作,故今次藉此補充拜訪當地會員業界,交流兩地近況,亦曾與當地剛入行的工程系畢業生見面,了解他們就業情況及意向。筆者亦趁機介紹本港未來陸續上馬的大型及極具挑戰的工程項目和計畫,「推銷」一下來港回港就業發展的好處,亦請他們幫忙與其同業分享,希望能出一分力去「說好香港故事」。

有當地港人工程系畢業的見習工程師向筆者透露,他們曾對比英國與本港的工作環境,認為本港的培訓機會較多,工作及實習較規範化,或許較容易者取得工程師牌照,整體薪酬水平或可能略高於當地。另外,本港位置較近內地,日後亦較容易「北上發展」,如到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地方工作,加上港府發展局方亦大力支持及作出不少協調,相信作為工程師的發展空間及機遇應該會較大,工作上更有趣、充實而滿足。

不過,她認為英國當地工程環境較自主及自由,發揮空間較大及較多彈性,當地工作文化亦講究工作與生活平衡,每星期更有自由參與的酒吧交流,促進同事相互認識及交往,可增加員工團隊精神及歸屬感。筆者問及她是否有意回港工作,她直言亦「心大心細」,即使在當地工作居住有一定生活如租金等壓力,卻暫未有最終決定的打算,但會留意兩地的發展機會。

其實近年本港駐英當地的辦事處亦加強於大學進行推廣工作,以吸引更多工程界人才和新血來港或回港就業。另外,數年前由筆者在學會內開始啟動並簽處框架意向書,最終本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與廣東省對口電機學會簽署了首個檢定工程師質歷互認協議,希望吸引內地電機工程界專才來港。雖然有意見擔心此舉會令更多內地人員來港與港人「爭飯碗」,但筆者認為本港工程量日增,若人手不足,不但可能會拖慢本港工程進度,更影響施工質量及安全性等,適得其反,故本港工程業界毋需對引入工程人員過慮。

本港回歸前已是個國際專業工程業者的大溶爐,早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工程人員樂意在港工作,他們相信本港工程界專業人員能力及一套完善的工程師註冊法例,保障相關工程水準,不同工程專業人士往來工作亦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見證。

(筆者除了是本地前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參與國際工作上亦是現任「國際工程聯盟」常委、「首爾協議」副主席、「國際工程技術人員協議」副主席、英國「屋宇裝備工程師學會」副會長,及國內的「中國醫院協會醫院建築設計硏究分會」常委等)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