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艙建成得來不易 助腦疾病等患者增治療選擇
看過有關於潛水電影的人,大概有聽說過,若潛水員因長時間或深潛而患上減壓症,可透過高壓氧艙進行治療,將下潛時隨著外界壓力增加而溶解在血液中的氣體釋出,避免氣泡導致栓塞,影響潛水員健康。原來高壓氧艙還可以用於治療腦中風、失智症及小兒麻痺症等不同疾病。
本港以往只有消防處位於昂船洲的高壓氧艙,若醫院需以設施治病,要長途跋涉將病人送往該處。數年前本港公立醫院終首設高壓氧治療中心,令腦中風等患者有多一個醫療選擇,但原來中心成立過程毫不容易,單是牌照問題亦需時近年才能解決。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以高壓氧艙治病的歷史可追溯至早年的歐美,昔日建造技術仍未如今天先進,當時會使用沉箱加壓防水挖掘方式進行地基工程,讓工人進入地底深處作業挖掘,由於工人長期處於氣壓異常高的地點,在過程中可能因此患上減壓症,不少工人因此喪命,其後則開始使用高壓氧艙作治療。
本港醫院多年來均沒有設立高壓氧艙設施,以往若有患者要使用它治病,需借用消防處位於昂船洲的高壓氧艙,該處路途遙遠,亦沒有較完善急救設施,一旦患者在病人運送途中發生意外,未必有足夠設備搶救。因此,當局經數年籌劃在本港醫院興建高壓氧艙,首個位於醫院內的高壓氧治療中心終於在2018年底啟用,面積較昂船洲高壓氧艙大,並有加護設施,可同時治療十數名病人。
高壓氧艙可為患上腦中風、失智症、腦性麻痺及小兒麻痺症等患者進行治療,讓他們有機會選擇這項在歐美較普遍的治療方法。原理是增加氣壓至3個大氣壓力或以上,並供給純氧,令血液增加攜氧能力,將大量氧氣運送至各器官,增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抑制毒素增長,幫助器官恢復正常態,亦可刺激產生新細胞及新血管,減少接受放射治療後的組織壞死。
這個高壓氧治療中心成本不輕,花上數千萬元建成,整個艙由德國製造,重約 100 噸,艙內部件亦採用特別設計以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使用儀器的本港醫護人員,包括醫生及護士需特意到美國、澳洲及新加坡進行培訓,學習使用這新設備及治療流程。
此外,處理高壓氧艙運行牌照的過程亦要過五關、斬六將。筆者當時曾有份協助申請牌照,由於此類設施在港並不常見,當局處理消防及醫療等安全指引上均特別謹慎,參考國際相關標準去釐定本港準則,不過由於部分外國標準只設準則,箇中原因未必有較詳盡解說,特別是供應高壓氧的安全及備用要求,故曾參與英國醫療工程師學會工作的香港分會主席筆者遂協助溝通及梳理相關準則,最終協助中心在毋須增加大量額外設施下,仍能通過標準取得牌照,但整個處理牌照程序仍需時經年,實在得來不易。
繼這個位於港島的首個高壓氧治療中心後,九龍區日後將會建成另一個高壓氧治療中心,期望落成後可為更多患者提供適切治療,為更多病人帶來生機。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