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價樓升幅超豪宅 港大學者倡重推租置、未補價居屋出租杜絕劏房
香港房屋問題持續已久,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學者近日提出若干倡議,當中管理及商業策略助理教授王柏林表示,過去十多年,公屋輪候時間大幅延長,低收入家庭被迫租住低端私樓,結果細價樓的樓價增幅,遠高於貴價樓多倍,建議容許租者置其屋的公屋和居屋業主將單位自由出租,屆時低收入私樓租戶可有較多單位選擇;長遠而言,應容許所有公屋低價售予住戶,而且毋須補地價就可自由出租,認為可杜絕劏房,估計措施推出後,大部份的私樓都不會跌價,反而或會微升,因為更多人持有資產,有條件抵押換樓,只有低端私樓、劏房會跌價,「如果要將香港嚴重嘅房屋問題修理好,咁個啲人(劏房業主)總係會有啲痛楚。」
低價樓十多年間漲價三倍
王柏林表示,2004至2021年期間,香港住宅實質價格指數飆升239%,近十多年來一直位列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他引用美聯物業二手樓宇成交的數據,2004至2020年間,樓價為100萬元的單位,平均實質價格上升三倍,而樓價500萬元的單位,升幅則僅為一倍,認為相當懸殊。
他指其中一大原因,是公屋租金調整速度較私樓租金緩慢,遠遠落後於愈來愈貴的私樓租金,令到本來或會遷居私人樓宇的公屋租戶,亦繼續留在公屋單位。他指隨着公屋輪候時間大幅延長,不少最低收入家庭被迫租住「低端私樓」,以致其樓價暴漲,升幅甚至超越豪宅樓價多倍。
倡免補地價自由出租居屋、租置公屋
王柏林認為,雖然增加公屋供應可紓緩問題,但無助改變背後問題,只要房屋需求升幅再度快於房屋供應,低端私樓的租金自然上漲,劏房亦會再重現。有見及此,他建議容許租置和居屋業主,可將單位自由出租,在惠及有關業主之餘,低收入私樓租戶亦有更多選擇,而且毋須上調公屋租金。長遠而言,他認為政府應將所有公屋低價出售給住戶,而且毋須補地價就可自由出租。
利用市場化解決濫用公屋
問到對樓價的影響,王柏林表示,由於有更多市民持有資產可供抵押,相信大部份樓宇不會跌價,反而更多人有能力換樓,令樓價可能微升。他續指,在現時嚴重的房屋問題下,這類業主本身特別受惠,上述措施實行後,只有劏房等低端私樓會跌價,「如果要將香港嚴重嘅房屋問題修理好,咁個啲人(劏房業主)總係會有啲痛楚。」
過往有批評指,出售公屋令輪候公屋時間延長。王柏林指,現時計劃並非單純出售,亦容許出租,現時有部份人濫用公屋,單位長期空置,但其實可利用市場化解決問題,出租予其他人善用,有助紓緩房屋問題,屆時需要興建的公屋數量或較現時少。
公屋編配錯配損效益 建議容許按工作地點調配
針對公屋效率問題,阮穎嫻亦提出若干建議。她表示,不少租戶的居住地點,與工作地點錯配,現行政策下,一般公屋申請人不能揀選市區公屋,但長者則可以,引致錯配問題,損害社會效益,不少上班族需長途跋涉工作。她建議在編配新申請人時,不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應編配至偏遠地區的公屋;另外,可考慮推出調遷計劃,如租戶有長期聘書作證據,可調遷到較接近工作地點的屋邨。她續指,可考慮設立官方公屋單位交換制度,便利租戶,進一步善用公屋單位。
倡大灣區退休騰出公屋
另外,阮穎嫻指根據2016中期人口統計樣本,有1.3%在職公屋租戶成員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工作,另有2.3%居於公屋的學生在兩地就學。整體租戶之中,有1.9% 近五年從中國大陸及澳門遷移到港居於公屋;有13%在香港居留10年或以下。她認為這類公屋居民或仍與內地保持密切聯繫,或會選擇移居當地,假如有1%租戶到大灣區生活,就有7,600個家庭騰空單位。
她續指,約有20%公屋租戶的成員全屬退休人士,認為長者可藉廣東計劃,在當地安老院享用較高質素的服務,甚至在大灣區設立「銀髮邨」,發展長者社區,改善他們的退休生活之餘,亦可騰出公屋單位,重新編配予香港的勞動人口,改善整體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