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士蝸居41年仍未獲派上公屋續住劏房 團體倡取消計分配額制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本港住屋問題水深火熱,社區組織協會一項調查顯示,居住在劏房、床位等不適切居所的非長者單身人士,飽受住屋壓力,80%受訪者曾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調查又反映,逾半受訪者居住在不適切居所近10年,最長更已居住41年,長年累月面對住屋狹窄及環境欠佳等問題,其中有7成受訪者正輪候公屋,但最長已輪候18年。
社協表示,配額計分制原意為理順公屋資源,但亦導致近4萬個非長者單身蝸居在不適切居所,導致一人床位及板房亂象,促請港府大幅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編配額,並取消年齡計分制,額外為長期獨居申請人加分,以提高上樓機會。

社協一項調查顯示,居住在劏房、床位等不適切居所的非長者單身人士,飽受住屋壓力,80%受訪者曾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社協提供)

社協今年6至8月,成功以問卷方式訪問173名介乎18至59歲、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人士。調查結果顯示,居住在不適切居所人士的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三至四成。74%受訪者已或正申請公屋,受訪者輪候公屋中位數是4.6年,最長則已輪候18年。近10%受訪者曾申請體恤安置,但最終不獲批。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本港公屋輪候冊累積 24.2萬宗申請,其中非長者單身佔整體申請約 41%。

有約89%受訪者均因住屋開支而節衣縮食,80%人曾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相反,只有約20%居於適切居所單身人士有同樣程度的困擾。

不適切居所單身人士的精神健康水平方面,出現壓力特徵同樣較多,常見特徵包括失眠、情緒低落及疲倦等。以情緒自評量表(DASS-21)分析,居住在不適切居所的單身人士在抑鬱、焦慮、壓力方面所得的中位數分別是 12分、六分及 13 分,全部高於適切居所單身住戶,其中抑鬱分數高兩倍、焦慮水平高三倍、壓力分數高五分。

社協表示,居住在不適切居所受訪者需面對住屋狹窄、牆體滲水、漏水、石屎剝落、蚊蟲鼠患、通風欠佳等狀況,具有強烈的住屋需要。(資料圖片)

社協表示,居住在不適切居所受訪者的壓力水平較居於適切居所者高,住屋因素更是壓力來源。逾半非長者單身居住在不適切居所近10年,最長已居住41年。社協提到,他們長年在劏房市場掙扎求存,需面對住屋狹窄、牆體滲水、漏水、石屎剝落、蚊蟲鼠患、通風欠佳等狀況,具有強烈的住屋需要。其

社協又指,配額計分制原意為理順公屋資源,但亦導致近4萬個非長者單身蝸居在不適切居所,備受煎熬,其中較年輕的非長者單身不斷被「後來居上」,苦候公屋10年;即使申請特快公屋編配,同樣被排斥,非長者單身於單位選擇上屬最後位置,成功上樓者少。社協認為,非長者單身連環被忽略,上樓無望,最終促成一人床位及板房的亂象。

社協促請政府大幅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編配額,並取消年齡計分制,額外為長期獨居申請人加分,以提高他們上樓機會,另期望港府可向非長者單身派發現金津貼,緩和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