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計劃|反修例案底青年求職遭五連拒 學者籲李家超助重燃希望
年方20左右的港青阿達(化名)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中被捕,其後被控非法集結罪並判監多月。然而在判刑前,保釋候審、取證答辯等法律過程卻歷經漫長的兩年五個月。期間阿達面對未知並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幸得朋友轉介,聯繫香港著名經濟學者宋恩榮及妻子宋陳寶蓮牽頭成立的「蛻變計劃」項目,獲免費法律支援及情緒輔導。刑滿出獄後,他重返校園讀書並尋找兼職,但一連面試五間公司,均因案底遭拒。其後得「蛻變計劃」幫助,阿達終獲開明僱主拋來橄欖枝。
然而上萬名涉反修例風波被捕青年中,至今仍有數千人未被檢控,仍要面臨隨時被起訴的心理負擔,難無慮規劃前程。「蛻變計劃」至今服務206名涉案青年及其親友,近日向特首李家超提出四項倡議,促他在首份《特首報告》落實,包括政府鼓勵專業團體根據更生青年具體情況處理專業資格申請、懲教署內為高學歷在囚人士提供適切課程等,助青年重燃希望。
判囚青年感獄中欠學術書致進修難
由於反修例案件眾多,處理進度十分緩慢,過去一年新增檢控人數僅逾200人,達被捕總人數2%,數千人仍在忐忑等待。其中青年阿熙(化名)早前亦被控非法集結罪,判刑前甚至等待兩年九個月,如今出獄重返校園,形容那時「心理好不安、好掙扎,好多唔確定」,幸得「蛻變計劃」心理支援渡難關。
阿熙亦有朋友被捕後遲遲沒被檢控,至今前途難測,「佢哋有好多猶疑同不安,擔心讀大學期間被起訴。」憶及服刑期間,阿熙發現懲教署圖書館「好少academic(學術)啲書」,有獄友欲把握時間學習外語卻缺乏足夠資源。
青年服刑完畢發現難謀劃出路。阿達計劃未來在港從事專業工作,但法律規定,若監禁三個月以上則不予「洗底」,包括阿達的情況。他憂慮若社會一刀切排斥全部有案底青年,自身抱負或難施展。
逾萬人涉反修例被捕 學生佔四成 僅三成已被檢控
「蛻變計劃」由宋恩榮夫婦於2020年中發起,集結學者、律師、心理輔導員等熱心專業人士,主要為25歲以下被捕青年提供免費情緒輔導及法律支援,並助其刑滿釋放後重投職場或校園、規劃人生。項目至今已服務246人,包括106名涉案青年及140名涉案青年的家人親友。
據警方最新統計,由2019年6月9日至今年8月31日,各區示威活動中共有10,279人被捕,其中4,010人為學生,被檢控學生僅1,167;而被捕未成年人有1,754名,當中517人被檢控。
▼2019年反修例風波部分圖片▼
面對如此數量,「蛻變計劃」副總監、中大經濟研究中心副所長宋恩榮稱「救得一個得一個」,但民間力量始終有限。「蛻變計劃」創始人、港大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副教授宋陳寶蓮,盼望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唔好忘記呢幫年輕人」。
學者提四項倡議 冀政府牽頭緩和社會氣氛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發表的講話中提到「我們殷切希望,每一個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設美好香港的行列中來」。宋恩榮引用此句強調,不少反修例被捕青年無犯罪紀錄、甚至有較高學歷及出色才能;香港社會步入老齡化,各界應放下成見接納這幫青年,挽回香港人才流失。
因此,「蛻變計劃」提出四項倡議,冀政府重視被捕青年各階段需要,牽頭緩和社會氣氛、改變各界成見,包括:
一:對無足夠證據起訴的被捕人士設定終止調查死線,若過死線仍無足夠證據,便終止調查釋放被捕者;
二:為較高學歷的反修例在囚人士提供適切課程,滿足懲教院所內投考DSE中學文憑試的名額及機會;
三:25歲以下男青年盡量判勞教中心,盡量縮短女青年成人監獄監禁年期,長遠男女懲教盡量一視同仁;
四:建議政府鼓勵專業團體審核更生青年的具體品格及誠信,使部份有案底青年仍可申請金融、保險、會計、法律和醫護等專業資格或牌照。
民青局: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回應不同背景青年人所需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回覆指,政府一直十分重視青年發展。不論青年的背景和經歷如何,政府都關心他們的正向發展,希望培育他們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和專業技能、積極終身學習,並具有正向思維的新一代。發言人表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正統籌相關政策局制訂《青年發展藍圖》,為港府首次為推動青年發展而制訂的重要文件,當中將勾劃出香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的願景、工作方針和重點工作範疇,以及相關政策局未來的工作計劃和行動措施,以回應不同背景青年人所需,讓他們看到曙光和希望。
懲教署與個別大專院校籌備助在囚人士修讀學位課程
懲教署回覆指,署方正籌備與個別大專院校簽訂合作備忘錄,加強支援在囚人士於在獄時,繼續修讀未完成的學位課程或轉移學分修讀其他課程。署方亦積極與不同的學府商討為在囚人士預留學位,讓他們獲釋後可以延續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