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變革研究列十大行人車禍重災區 灣仔道榜首 內街支路最危險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行人遇上交通意外隨時致命,民間組織「街道變革」整理運輸署2015至2019年行人交通意外資料,發現逾七成意外均在內街、支路等非主要幹道發生,奪命意外中更有六成涉65歲以上長者。研究更顯示,行人過路處或路邊意外,死亡及重傷比例較其他地方高8%。
街道變革整合相關意外資料,設立「香港車禍傷亡資料庫」網站供市民參考,亦按道路每100米發生的意外分析車禍熱區,並列出全港十大行人車禍重災區,當中克街與巴路士街之間的灣仔道名列第一。

街道變革建議,港府應參考外國採取「安全系統模式」設計街道,減少嚴重意外、達致「零死亡願景(Zero Vision)」,例如在高風險的內街設車速時速30公里的限制,及於主要幹道實施限速等。

19%車禍涉行人 死亡宗數行人卻佔一半

民間團體「街道變革」用兩年時間,向運輸署取得2015至2019年涉及人命傷亡的車禍位置及資料,當中包括14,283萬宗行人車禍、涉610宗奪命意外,經分析及研究後撰寫「交通意外不是意外——香港行人車禍傷亡報告」。

發起人嚴卓衡表示,該5年涉行人車禍佔總車禍數字,雖然只有19%,但有一半致命車禍的死者為行人。研究亦發現,七成涉及行人車禍,均於內街或支路等次要道路發生,主要幹道只佔兩成。

涉私家車的行人嚴重車禍佔32%

若以涉及意外的車輛總類分析,因基數較大,在致命或致行人重傷的車禍中,私家車佔最多的32%,的士、小巴、巴士及各類貨車相加則佔59%。若按事故頻率統計,公共小巴涉及嚴重行人車禍的頻率最高,小巴平均每行駛10億公里,就造成13.8宗致命或致行人重傷車禍;巴士則排行第二,每運行10億公里,造成7.6宗致命或致行人重傷車禍。

按車禍熱區分析重災區 全港共有79個嚴重區

現時運輸署僅以路口發生的交通意外傷亡數字,定義有關路段是否「交通黑點」。嚴卓衡認為,非交界路口亦會有較高車禍風險。有關研究採用港大地理學系教授盧佩瑩的「車禍熱區」方法,分析意外重災區,當中每100米發生至少3宗車禍,會被視作「需留意事故熱區」;6宗則為「嚴重事故熱區」。

結果顯示,該5年間本港共有790個「需留意事故熱區」,當中79個為「嚴重事故熱區」,主要分布在市區人煙稠密地帶,包括油尖旺、深水埗及灣仔等。

灣仔道列重災區榜首 十大重災區僅兩個被運輸署列入交通黑點

報告以有關路段過去5年發生車禍總數和路段長度,推算出平均每公里發生車禍的估算數據,並以有關數據,列出十大行人車禍重災區。

當中灣仔道被列涉行人車禍重災區榜首,該段位於克街與巴路士街之間長86米的路段,於2015至2019年之間就曾發生21宗涉行人車禍。按此推算,平均每公里車禍數據就可達246宗。隨後為深水埗市集區及灣仔莊士敦道與春園街之間路段。

翻查運輸署「交通黑點」列表,街道變革推算的十大涉行人車禍重災區之中,僅油尖旺區彌敦道,與荃灣區荃富街,有被運輸署列為「交通黑點」。

街道變革倡採取「安全系統模式」 內街限速30公里

街道變革就研究結果提出10項道路策劃及設計建議,嚴卓衡指出,香港過去一直用「路上零意外」政策設計街道,包括不斷加裝欄杆等。但外國不少城市已採取「安全系統模式」,以減慢道路車速等方法,追求「零死亡願景」,創造容錯率較高的街道,盡可能減少嚴重交通意外。

他指,基於香港內街較多涉行人意外發生,建議當局考慮在內街及支路設立限速30公里的車速要求,一些較多行人的主要道路,亦可按需要,要求汽車限速。

街道變革建議內街及支路應限速30公里。(街道變革提供)

設香港車禍傷亡資料庫助市民了解意外

為將本港車禍資料數據化,街道變革的研究團隊,同時將資料整合成「香港車禍傷亡資料庫」網站供市民免費瀏覽。研究成員之一、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助教兼研究員黃翹昊表示,網站以黃、橙及紅點標示輕微、嚴重及致命車禍,讓市民可查閱香港在該年份每一宗交通意外的細節,希望提醒公眾注意目前香港車禍嚴重性,讓各方注意到街道設計如何有份導致目前情況及應採取哪些系統性的補救措施等。

「香港車禍傷亡資料庫」網站。

運輸署︰按意外頻密和嚴重程度訂交通意外黑點屬國際慣常做法

運輸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指,制訂交通意外黑點是為了將全港曾有意外發生的地點,按其頻密和嚴重程度,定出研究及改善的優先次序,強調是國際慣常的做法,若個別地點並不在交通意外黑點名單上,會因應交通及實際道路環境,適時實施交通改善措施。

至於灣仔道方面,該署稱,沿灣仔道與巴路士街及活道交界約130米的距離內,已設有兩組交通燈號控制的行人過路處。由於灣仔道有多個巴士站,落客貨活動頻繁,故在該位置再增設行人過路處並不適合。

該署亦稱正檢視深水埗汝州街與桂林街交界過路處和附近的人流,擬議遷移和擴闊現有過路處,配合橫過該交界處的人流。路政署正在該處路口進行前期工程勘探,預計於本月完成,運輸署會根據勘探結果研究該過路處改善工程的可行性,並進行地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