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全球首創遠程監測組裝合成組件質量程式 減省過境檢測人手
香港大學黃竹坑學生宿舍使用MiC(組裝合成)技術,當中組件在廣東省工廠生產。港大建築學院的研究團隊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研發了全球首創的應用程式,包括可監察組件由内地生產至運輸到港的「電子化質量檢測2.0系統」,以及流動應用平台「易檢達」。他們指,相關技術可全程監察製造及運輸到港的流程,有助減省過境檢測人手,亦可確保單位質量。
團隊表示,黃竹坑學生宿舍共提供1224個宿位,涉952個組件,現時廠房已完成製作300多個,預計2023年第二季落成。有關技術亦會應用在香港大學西苑重建項目。
港大今日(5日)開放新學生宿舍的示範單位,涉5個組件,當中有廳、睡房及廁所等。
港大建築學院的研究團隊表示,為確保質量標準,在疫情前,業界往往要派員過境到工場為材料作檢測,當中涉及大量人手及文書工作。不過在疫情期間,由於邊境限制,故本港難以派員到內地工廠核查。
香港大學物業處主任譚景良說,未有相關新技術前,業界或要派出10至20人到現場檢驗,但現時人手可大減,有助節省成本,又稱每個組件成本只需20萬至30萬元。
運輸時已可知溫度、濕度 助確保質素
研究團隊指出,「易檢達」是一個應用程式(App),可開放予所有持份者參與。承包商要先就項目建立一個任務清單,而不同的參與者例如結構工程師、認可人士等可在平台登記。當完成某個施工後,承包商可接清單逐項檢測,並利用檢測結果及照片等記錄有關數據。
譚景良表示,「易檢達」可助監察組件製造過程的細節,由出廠至運輸,均可透過「易檢達」即時知道模塊位置、溫度、有否受潮等,不會待「收貨」時才知道。
多重步驟防「造假」
港大建築學院副院長(研究)、房地產及建築系教授呂偉生說,每個組件都有「出世紙」,可查閱相關的品質證明,為了防止「造假」,系統內的短片及照片須實時上載,而且要用指模作認證,故即使出問題,亦可追溯每個流程負責人的責任,而簽名後的記錄會存儲在區塊鏈網絡,確保不可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