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過海|1910年通車歷百年變遷 英女王揭幕紅磡站 三站待發展
東鐵走過百年路程,經歷過總站搬遷、沿途車站增減、支線停運,甚至行走的路線都因應時代發展而有所改動,印證香港時代變遷。
東鐵線前身、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通車,當年由尖沙咀總站起計,在香港境內全線只有7個車站。隨東鐵過海段通車後,東鐵將再增加兩個車站,總數增至16個,總站更由紅磡伸延到港島的金鐘站。
不過東鐵的發展步伐尚未停下,根據港府已公開的未來鐵路發展規劃中,至少尚有3個車站待發展,包括已拍板興建,接駁北環線及東鐵的古洞站,將於2027年竣工。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除提出研究增設白石角站,未來東鐵更會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初步名為羅湖南站的新車站,服務在羅湖及文錦渡的的商住用途。
九廣鐵路(英段)在1910年最初通車時,由尖沙咀起步,中途經過油麻地站、沙田站、大埔滘站、大埔墟站、粉嶺站,就直通羅湖。通車時位於尖沙咀的九龍總站尚未建成,乘客是在附近臨時總站上落車,至1911年尖沙咀鐘樓的九龍總站才建成。
東鐵曾有支線接通沙頭角 孔嶺站為三級歷史建築
根據鐵路博物館資料,港英政府在1911年4月同意興建一條窄軌鐵路——沙頭角支線,由粉嶺來往沙頭角,並於1912年4月通車。該支線全長7.25英哩,中途設3個車站,車程需時55分鐘。
惟沙頭角支線使用的列車車卡沒有上蓋,乘客需要日曬雨淋。支線使用16年後,隨沙頭角公路於1928年落成,就正式停運,至於屬沙頭角支線的孔嶺站,建築則一直保留至今,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配合新界發展,東鐵多年來都先後加入了多個新車站,最早增設的是上水站,於1930年啟用;後來崇基學院於1951年於馬料水開立,港府於1956年加設馬料水站,至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該站就易名為大學站;隨沙田馬場在1978年開幕,東鐵亦於同年增設馬場站。
步入電氣化時代 九龍塘、火炭及太和站相繼投入服務
隨着新市鎮在70至80年代發展,火車亦進入電氣化時代,東鐵於1982年增加九龍塘站、並隨後在1985及1989年設立火炭站及太和站。
舊大埔墟站現時為鐵路博物館 策誠軒前身為大埔滘站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大埔墟站與九廣鐵路最初設立的大埔墟站位置不同,現址為1983年設立的新大埔墟站,而舊大埔墟站及大埔滘站於同年停運,舊大埔墟站被改建為香港鐵路博物館,而大埔滘站現時則重建成九鐵職員宿舍策誠軒。而策誠軒於2020年起,已借出營運過渡房屋。
大埔滘站及舊大埔墟站在1983年,現時大埔墟站建成後已停用,但兩個車站仍然「有跡可尋」。其中舊大埔墟站現時為鐵路博物館,展示香港鐵路發展。大埔滘站則在車站拆卸後,重建為九鐵職員宿舍策誠軒,早前部份單位已交房協改裝成過渡房屋。
設於尖沙咀的九龍總站,現在只剩下尖沙咀鐘樓,該車站於1911年建成,一直服務至1975年。九鐵於60年代進行一系列現代化工程,包括把東鐵總站由尖沙咀遷到紅磡,位於紅磡的九龍站於1975年建成,車站揭幕禮更由當時首次訪港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主禮。
九龍站於1995年再展開翻新工程,更名為紅磡站,沿用至今。2004年隨尖東站啟用,東鐵一度將總站延至尖東站,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東鐵總站又回歸紅磡。不過,在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後,東鐵總站將會由紅磡站改為金鐘站,而紅磡站現有的東鐵月台亦會停用,轉用位於車站新擴建部份的新月台。
羅湖站將北移深圳境內 古洞站、白石角站、羅湖南站待發展
東鐵綫的發展亦未有停步,現時設14個車站的東鐵,隨過海段通車後,車站總數增至16個。未來東鐵尚有3個新車站待發展,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會在大學站與大埔墟站之間增設白石角站,亦會把現時羅湖站伸延到深圳境內,在羅湖及上水站之間,增設羅湖南站;而屬落馬洲支線,接駁未來北環線的古洞站,已拍板興建,更會在2027年竣工。
▼5月6日 東鐵「烏蠅頭」12卡列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