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母育兒壓力爆煲 多專業合作走出不幸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最近的「童樂居」懷疑虐兒事件引起市民對保護兒童的關注,而就在保護兒童會向政府提交檢討報告的時候,我在醫院第一次見到阿梅(化名)。她是一位身形瘦削的單親媽媽,與兩位分別11歲和9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靠綜援為生。自上年起,她因為種種壓力而出現情緒問題,開始看精神科門診,被診斷患上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要接受藥物治療。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黃鈞醫生

在阿梅入院前夕,香港爆發第五波新冠疫情,她的兩位兒子也被迫跟隨全港中小學生一同停課。這對阿梅的育兒壓力可謂百上加斤,因為她的長子早前被發現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特徵,未必能體會別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上只堅持己見,經常與母親和弟弟發生爭執。

平日阿梅還可以依靠學校幫忙看管兒子,但在疫情下,她卻要在家中與長子就使用平板電腦而角力。她本來與他約法三章,規定每日電玩的時間,但他卻經常犯規,屢勸不改。她於是沒收平板電腦,但換來的卻是長子強烈的情緒和行為失控。他會大叫,會搶電腦,會騷擾弟弟的視像學習,甚至會出手打阿梅。阿梅惟有還手,有時用籐條,有時用充電線,有時甚至會箍頸……

阿梅在病房一邊向我毫無保留地談及她的遭遇,一邊強忍眼中的淚水。說到箍頸的一刻,她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口中不斷表達出無盡的自責和後悔。巨大的育兒壓力終於令阿梅在停課期間精神崩潰,患上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除了情緒低落、無精打采、失眠、食慾不振等徵狀外,她還產生自殺的念頭,所以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面對阿梅這類在社會無依無靠的病人,我們精神科醫生在藥物和心理上當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但精神科服務從來都不是獨腳戲,而是整個團隊的合作。除了醫護外,臨床心理學家和職業治療師能與阿梅分享控制情緒、處理困難的技巧;社工在阿梅的案例中亦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一方面協助阿梅的兩位兒子找尋緊急的托兒服務,另一方面協助調查潛在的虐兒風險,最後更與醫生、學校社工等持份者召開了多專業個案會議,就懷疑虐兒事件的資料,評估個案的風險及性質。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會議是在聲討阿梅,將病人放在對立面。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會議的目的其實從兒童的福利出發,決定有關案例是否屬保護兒童個案。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願阿梅一家經過這一役,能夠慢慢過上平安幸福的日子。
黃鈞醫生

阿梅的案件最後被介定高危,即兒童日後受虐的危機屬於高。他們會有專責的社工跟進,兩位兒子亦會加快獲得兒童住宿服務,阿梅在醫療方面也會有精神科門診和社康護士跟進。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