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便有機
過去一個週末,大家有沒有響應政府呼籲做快速抗原測試?近日疫情稍為緩和,感覺整個社會的氣氛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緊張,希望大家不要輕易鬆懈,繼續做好防疫措施。由去年底開始迎戰第五波新冠疫情,轉眼至今已經三個多月。疫情最嚴峻的時候,確診病人幾何級數上升,為香港公共醫療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許我們今次面對的困難,也正好反映了整個香港社會面臨的考驗。
撰文: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醫生
過去香港建立出一套令人引以為傲的醫療服務系統。但在前所未見的病毒面前,不論是制定政策者、醫護人員甚至是市民,都要尋找應對的方法。摸索前路並不容易,如果我們不考慮香港的民情及文化,盲目將別人有效的一套全盤應用在香港的醫療系統上,可能會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相反,如果我們對所有新方法,不深究其好壞就全盤排斥,又可能會抹殺了解決問題的機會。
以今次抗疫為例,我們獲得內地專家及內地援港醫療隊的大力支援,在接收和治療病人方面都引入了新元素,例如增設定點醫院,以分層分流的方式減死亡、減重症和減感染。另外,香港亦引進了更多的接收病人的設施,例如暫託中心和社區隔離設施,以及引入更多治療病人的方案,例如安排更多中醫住院和門診服務,照顧新冠病人和康復者,這些新元素都是汲取了不同地方抗疫經驗所得出的方案,亦是抗擊第五波疫情的關鍵。
對病人來說,就是多一個選擇,我們知道很多病人的反應都十分正面。至於一些內地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醫護人員「閉環式」管理,我們便很難搬字過紙,照單全收,惟有靈活應變,採取每天上班前做快速抗原測試,以另一種形式保護病人。
有說「有危便有機」,希望香港各界持份者好好把握當下疫情漸漸緩和及國家支援的契機,研究今波疫情的發展,並汲取其他地方的經驗,取長補短,同時要仔細考慮本港的人口結構、民情、文化等,為香港量身定制一個切實可行的抗疫路向,務求為疫情反彈或第六波疫情做好準備。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四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